拓展内涵,开辟服务业发展新天地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  在风景秀丽的龙背山麓,总投资达8亿元的中国宜兴艺术家村正悄然崛起。“目前已完成整个工程量的60%,预计明年底可正式投用。”按照投资方江苏东来文化产业集团的规划,这个集创作、展示、交易、旅游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将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艺术交流平台,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再添“靓丽一笔”。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历来是宜兴引以为傲的资本。随着这些优质资源的深度融合,我市服务业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拓宽。大批相关项目建设的强力推进,更是开辟出百花齐放、各展风姿的新天地。如吴冠中艺术馆、文化中心、
  在风景秀丽的龙背山麓,总投资达8亿元的中国宜兴艺术家村正悄然崛起。“目前已完成整个工程量的60%,预计明年底可正式投用。”按照投资方江苏东来文化产业集团的规划,这个集创作、展示、交易、旅游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将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艺术交流平台,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再添“靓丽一笔”。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历来是宜兴引以为傲的资本。随着这些优质资源的深度融合,我市服务业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拓宽。大批相关项目建设的强力推进,更是开辟出百花齐放、各展风姿的新天地。如吴冠中艺术馆、文化中心、中国宜兴艺术家村等,这些文化载体建设的标杆之作,都曾“上榜”近几年的市定重点服务业项目。而今年的34只市定重点服务业项目中,文化、旅游类项目就有17只,占总数的一半。

  文化类项目的加速推进离不开政策的强力支持。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先后制订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在鼓励文化类项目引进、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扶持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专业市场发展、培育文化品牌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奖励,并逐年加大额度。文化产业已从探索起步进入快速成长阶段,成为推动我市服务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已有文化产业单位约1400家,基本形成了紫砂陶艺、书画收藏、文化旅游、演艺娱乐等具有宜兴特色的文化产业群体。

  在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上,我市也创造了不少经典案例。其中,善卷洞景区通过对梁祝博物馆、蝴蝶馆及相关配套工程等进行综合改造,景区面貌焕然一新,梁祝文化的巧妙融合,更是让景区充满浪漫色彩;云湖景区除精心“雕琢”原生态环境外,还围绕茶文化和禅文化做“功课”,兴建阳羡茶文化博物馆、推出《情满阳羡茶》音乐专辑等,让景区“茶香”十足。事实上,近年来,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始终坚持“生态为先,文化为魂”。通过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定期举办的“梁祝文化旅游节暨观蝶节”、“范蠡西施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有效挖掘了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增强了旅游业的内在吸引力。同时,从陶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溶洞文化等入手,在景区提档升级的过程中,不断推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让游客真正成为文化旅游的参与者和体验者。“内外兼修”使得宜兴旅游的品牌越发闪亮,继去年张公洞景区成功创建4A级景区、兴望农业文化观光园成功创建3A级景区后,今年,云湖景区和陶博馆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已通过省旅游部门的预评。目前,我市已拥有国家4A级景区6家、3A级景区1家,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省级自驾游基地3个,在全省县级市中名列前茅。

  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的提速发展,让宜兴现代服务业释放出巨大潜力。今年,预计我市可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8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近10%;全市游客接待数有望突破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0亿元。

  (郑钊 云芳 董雪)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