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给螃蟹喂饲料,在蟹塘周围设置围网,把岸上的杂草清理干净……时值9月,正是螃蟹接近成熟的时期,高塍镇范道村的蟹农盛连生格外忙碌。对他来说,虽然今年由于高温天气影响,螃蟹的个头不是很大,但产量似乎并没有受太大影响。“靠着这片水面和这些螃蟹,一家人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他乐呵呵地说。
位于滆湖南端的范道村有着悠久的水产养殖历史。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村民们从单纯以捕鱼为生到现在围网养鱼、蟹,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也不断提升。目前,该村共有水产面积3200多亩,水产养殖户160多户,其中95%养螃蟹。
养蟹简单,可要养好却不容易,所以“养蟹经”就显得尤为珍贵,而范道村的蟹农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取经”智慧。每天早上七八点,这里的蟹农都要赶一个特殊的“信息集市”。这个“集市”是蟹农们自发的,地点可以是村上的饲料店、鱼药店或是菜场边,只要有三五个蟹农聚在一起,便可以变为一个“集市”。虽然“赶早集”表面上看只是喝喝茶、聊聊天,可有关养蟹的大小事全部可以在这里交流。“蟹塘里是什么环境?”“饲料是什么牌子的?”“螃蟹的个头怎么样了?”……这样的热门话题都有。盛连生就是“集市”的“铁杆粉丝”。“交流技术、打探行情、调剂资金等等,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通过几年来的“赶集”,盛连生学到了很多科学的养殖技术,还省下了很多养殖成本。“去年,我的蟹塘每亩利润有2000多元,算下来纯收入有十五六万元。”他喜滋滋地说。
当然,他们的“取经”并不仅仅是关上门相互交流,爱动脑筋的范道人还乐于“请进来”和“走出去”。为了让全村的水产养殖户有更科学的养殖技术,村委会每年定期邀请水产养殖方面的专家来开讲座,向蟹农们传授饲养、管理等方面的新知识。同时,蟹农们还会专程上门学习,在官林、新建等地,只要谁家螃蟹养得好,他家的蟹塘边都会出现范道村蟹农虚心请教的身影。技术更新了,设备升级了……范道村人养蟹的把握就更大了,从原来每户几亩到现在的几十亩甚至上百亩,从原来每亩500只蟹苗到现在1500只甚至3000只,蟹农们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产值也越来越高。
最近,有20多年饲料销售经验的村民周祖泉正忙着为合作社的开张做准备。“除了专业的养殖技术,饲料也是至关重要的。”周祖泉发现,目前村内水产养殖户购买的饲料厂家、水溶性、蛋白含量等各不相同,这也使得各家螃蟹的质量高低不一。为了向蟹农们统一推广品质好的饲料,他已经联系周边100多户螃蟹养殖户准备成立合作社,统一从镇江购买一款美国进口饲料。“以后还可以通过合作社改变原有的销售模式,前景好着呢!”蟹农们都对合作社的成立相当期待。
(张云芳/文 马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