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比对让宜兴失散半世纪的母女相认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昨天下午1时许,58岁的安阳人白爱琴迫不及待地走下K233次列车,赶不及吃饭就从常州转车前往宜兴,找寻她那位只有在梦里见过的亲生母亲。在宜兴市高塍镇六圩村,邵同芳老人和两个儿子、三个女儿等一家十余口,上午11时多已经陆陆续续将一桌子菜做好,焦急地等着失散多年的亲人踏...

相认后,一家人在吃团圆饭。(图片作者均为丁焕新)

昨天,对于宜兴市96岁老人邵同芳来说是特别漫长的一天。一大早起床梳洗打扮,坐在客厅的躺椅上,焦急地等待着……她等待的是失散半个多世纪的女儿。而此时,她的女儿也正从河南安阳马不停蹄地前来相认。

昨天下午1时许,58岁的安阳人白爱琴迫不及待地走下K233次列车,赶不及吃饭就从常州转车前往宜兴,找寻她那位只有在梦里见过的亲生母亲。在宜兴市高塍镇六圩村,邵同芳老人和两个儿子、三个女儿等一家十余口,上午11时多已经陆陆续续将一桌子菜做好,焦急地等着失散多年的亲人踏进这个本该属于她的家。

说起和女儿失散的缘由,邵同芳老人回忆起那段令她难过一生的往事。上个世纪50年代,家里由于贫穷养活不了那么多孩子,为了不至于让小孩饿死,便将不满5岁的小女儿孙小华(即白爱琴)送到了上海的亲戚家。本想是给她找一条活路,但没想到,上海的亲戚也不想要这个孩子,最后负责送孩子的亲戚将孙小华丢在了一个弄堂里。所幸白爱琴随后被上海福利院收留。1958年春天,一辆列车将白爱琴等从上海送到了河南安阳,当时,养父母去火车站领养到了她。

如今,白爱琴已是河南省建七公司的退休工人,和丈夫张晓芳住在安阳,孙女也已上小学一年级了。在8岁那年,白爱琴无意中翻到了家中的户口本,得知了自己是从上海福利院送出来的身世信息,从此,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便成了她的心中的一个念头。几年前,养父去世后,白爱琴寻亲的念头更加强烈。2014年,在得到养母的理解后,便开始四处寻亲。今年5月,白爱琴到无锡参加了“吕大姐寻亲团”组织的寻亲活动,当工作人员将白爱琴的DNA分析数据输进“寻亲人员信息数据库”时,意外发现她与江苏宜兴一位96岁老人的DNA吻合,随后经过再次比对确认两人真的是亲生母女。她几乎不敢相信,连续几个夜晚她都激动得睡不着觉。“这简直是大海捞针,都过去半个世纪了,居然能让我就寻中,而且母亲还健在,我简直太幸运了。”白爱琴说。

前天下午4时多,白爱琴夫妇搭乘火车辗转来到宜兴高塍老家,已是第2天下午2时左右。家中的兄弟姐妹们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在门口放起了鞭炮。当白爱琴进门看见客厅里坐着的老母亲时,一下冲过去扑倒在母亲的怀里,抱头痛哭,“妈,我回来了!”老母亲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是妈对不住你,把你送出去……”

毕竟血脉相连,一家人坐在一起依然显得格外亲热,有说有笑,照了一张大团圆照。“这是我朝思暮想的一天,尽管母亲说的方言有些听不懂,但是依然感觉亲切。这次回家我会呆十天左右陪陪母亲,也要到父亲的坟上祭拜,告诉他,女儿回来了。”白爱琴说。

(蒋梦蝶、史春杨)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