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我市加快实施旅游振兴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胜地”、“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等目标,以旅游节庆为抓手、城市品牌塑造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全方位开展旅游宣传促销,进一步扩大宜兴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本报讯 到善卷洞看彩蝶蹁跹,去大觉寺尝健康素食,在陶瓷城赏陶瓷精品……今年上半年,宜兴旅游系列节庆活动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感受这座江南小城的独特魅力。1-6月,全市共接待游客927.97万人次,同比增长14.85%。其中海外游客接待量达51620人次,同比增长49.81%。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实施旅游振兴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胜地”、“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等目标,以旅游节庆为抓手、城市品牌塑造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全方位开展旅游宣传促销,进一步扩大宜兴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自今年3月下旬“中国陶都,陶醉中国”城市旅游品牌和旅游LOGO标志全新“出炉”后,市旅游部门和各大景区密切合作,抓住“2013中国宜兴梁祝文化旅游节暨观蝶节”、“2013中国宜兴国际素食文化暨绿色生活名品博览会”和陶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的宣传契机,通过在市内设置落地广告牌、电子屏幕、楼宇广告以及制作旅游宣传折页和旅游明信片等多种手段,浓墨重彩地宣传该品牌和标志。同时,市旅游部门还加强与江苏电视台“跟着大脚走”栏目、南京电视台“旅游真好”栏目、《东方文化周刊》杂志等与主要旅游客源市场相关的主流媒体合作,邀请外地记者来我市采访,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多层次多角度地宣传宜兴旅游,使宜兴城市旅游品牌逐渐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日前,在2013“中国最佳旅游口号”颁奖典礼上,宜兴旅游口号——“中国陶都,陶醉中国”,以其鲜明的地理特征和浓郁的文化内涵,成为2013“中国最佳旅游口号”。
宣传营销风生水起,体制机制创新也不落后。为更好地打造和推广宜兴旅游“大餐”,我市积极搭建企业化平台,全力推动江苏宜兴旅游产业集团的筹建,借助市场化运作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带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此外,市旅游部门还巧借“外脑”创新工作,不断提升宜兴旅游的规划策划水平。今年以来,市旅游部门携手国内一流的旅游策划与旅游规划设计团队,对宜兴旅游的现状、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以全球化的视野和本土化的设计,对《宜兴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5)》进行修编完善,目前,文本编制及相关图件的绘制工作已经完成。
在完善内部体制机制的同时,市旅游部门还积极开拓外部渠道和资源,为产业发展积蓄动能。今年以来,我市主动与东南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对接,拓宽对外协作工作渠道。同时,积极参加第三届中国旅游项目投资大会,与参会的旅游业研究专家、旅游规划及景区建设管理公司等广泛建立联系渠道,并与深圳、广州等地的一些大型旅游综合体建设运行专业公司进行工作对接。目前,全市在建、拟建的旅游项目有38个,其中18个项目被市政府列为旅游重点项目,投资达213.6亿元。
(云芳 倪晶)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实施旅游振兴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胜地”、“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等目标,以旅游节庆为抓手、城市品牌塑造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全方位开展旅游宣传促销,进一步扩大宜兴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自今年3月下旬“中国陶都,陶醉中国”城市旅游品牌和旅游LOGO标志全新“出炉”后,市旅游部门和各大景区密切合作,抓住“2013中国宜兴梁祝文化旅游节暨观蝶节”、“2013中国宜兴国际素食文化暨绿色生活名品博览会”和陶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的宣传契机,通过在市内设置落地广告牌、电子屏幕、楼宇广告以及制作旅游宣传折页和旅游明信片等多种手段,浓墨重彩地宣传该品牌和标志。同时,市旅游部门还加强与江苏电视台“跟着大脚走”栏目、南京电视台“旅游真好”栏目、《东方文化周刊》杂志等与主要旅游客源市场相关的主流媒体合作,邀请外地记者来我市采访,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多层次多角度地宣传宜兴旅游,使宜兴城市旅游品牌逐渐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日前,在2013“中国最佳旅游口号”颁奖典礼上,宜兴旅游口号——“中国陶都,陶醉中国”,以其鲜明的地理特征和浓郁的文化内涵,成为2013“中国最佳旅游口号”。
宣传营销风生水起,体制机制创新也不落后。为更好地打造和推广宜兴旅游“大餐”,我市积极搭建企业化平台,全力推动江苏宜兴旅游产业集团的筹建,借助市场化运作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带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此外,市旅游部门还巧借“外脑”创新工作,不断提升宜兴旅游的规划策划水平。今年以来,市旅游部门携手国内一流的旅游策划与旅游规划设计团队,对宜兴旅游的现状、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以全球化的视野和本土化的设计,对《宜兴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5)》进行修编完善,目前,文本编制及相关图件的绘制工作已经完成。
在完善内部体制机制的同时,市旅游部门还积极开拓外部渠道和资源,为产业发展积蓄动能。今年以来,我市主动与东南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对接,拓宽对外协作工作渠道。同时,积极参加第三届中国旅游项目投资大会,与参会的旅游业研究专家、旅游规划及景区建设管理公司等广泛建立联系渠道,并与深圳、广州等地的一些大型旅游综合体建设运行专业公司进行工作对接。目前,全市在建、拟建的旅游项目有38个,其中18个项目被市政府列为旅游重点项目,投资达213.6亿元。
(云芳 倪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