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我市专门出台《宜兴市秸秆禁烧工作考核办法》,对秸秆禁烧工作实行百分制考核。
今年,我市专门出台《宜兴市秸秆禁烧工作考核办法》,对秸秆禁烧工作实行百分制考核。
4月下旬以来,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为92.7%,蓝天白云成为一种常态景观。
本报讯 当前,我市夏收工作已接近尾声。昨日,记者从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秸秆禁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三夏”期间,全市基本做到各类秸秆还田利用或集中堆放,秸秆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环境空气质量始终保持良好。据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4月下旬以来,我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为92.7%,蓝天白云成为常态景观。
我市是苏南地区的农业大市,秸秆资源丰富,年产量达40多万吨。随着农村燃料能源结构的改变,以往每到收割季节,焚烧秸秆的现象在我市偶有发生。这既污染环境空气,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又影响交通安全。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近年来,我市坚持疏堵结合,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秸秆利用途径。今年,在成立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我市又专门出台《宜兴市秸秆禁烧工作考核办法》,对秸秆禁烧工作采取百分制办法进行考核。同时,专门成立了由市监察局牵头,环保、农林、城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考核小组,具体负责全市秸秆禁烧工作考核。为切实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我市还加速构建覆盖全市、布局合理的秸秆收贮体系,在建成张渚、徐舍等10家秸秆收贮站的基础上,今年又扶持杨巷等4家收贮站建设,并且在万石镇南漕村探索建设秸秆沼气集中供气项目,全力保障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缓解秸秆禁烧压力。
突出重点,细化、落实秸秆禁烧工作的措施办法,同心协力禁烧秸秆,不断织密生态环境“保护网”。今年夏收工作启动以来,市环保部门组建了20支秸秆禁烧检查小组,在重要时节、对重点路段开展不间断巡查,督促属地政府及时制止和扑灭焚烧火点。市城管部门“防”字当先,充分发挥下属各中队一线队员战斗力,分片区开展全方位监管,实施24小时昼夜巡查,一旦发现焚烧情况立即制止并进行扑救,确保把秸秆焚烧遏制在萌芽状态。同时,各地积极落实属地责任,湖氵父镇利用奖补措施,调动村、组及农户参与秸秆禁烧工作的积极性,并发动镇机关干部进村入户,签订秸秆禁烧承诺书6000份;周铁镇发挥渎区蔬菜产业园的特色优势,发动群众把麦秆用于蔬菜种植,同时订购12台秸秆打捆机,帮助群众对麦秆进行打捆,提高收集效率;宜城街道各村和涉农社区成立巡逻队和应急处置扑火突击队,一旦发现火点,做到20分钟内赶赴现场组织扑救、40分钟内上报处理情况。
“吃”进的是秸秆,“吐”出来的是“煤”。今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得到了江苏普阳等一批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的大力支持。在江苏普阳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捆捆秸秆经加工处理后,变成了一块块“秸秆煤”。市庆丰生化有机肥有限公司等3家有机肥生产企业不断提高秸秆制肥技术水平,企业年均处理秸秆5000余吨。新锦源菌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食用菌生产企业,利用秸秆发展集中隧道式发酵种植双孢菇,带动周边农户,发挥规模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企业年处理秸秆5万吨以上。西渚镇白塔村百余户村民,通过组建“宜兴市绿源秸秆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收集秸秆、打捆外销,形成独特的“秸秆经济”。往日无人问津的秸秆,如今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香饽饽”。
(赵辉)
4月下旬以来,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为92.7%,蓝天白云成为一种常态景观。
本报讯 当前,我市夏收工作已接近尾声。昨日,记者从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秸秆禁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三夏”期间,全市基本做到各类秸秆还田利用或集中堆放,秸秆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环境空气质量始终保持良好。据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4月下旬以来,我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为92.7%,蓝天白云成为常态景观。
我市是苏南地区的农业大市,秸秆资源丰富,年产量达40多万吨。随着农村燃料能源结构的改变,以往每到收割季节,焚烧秸秆的现象在我市偶有发生。这既污染环境空气,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又影响交通安全。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近年来,我市坚持疏堵结合,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秸秆利用途径。今年,在成立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我市又专门出台《宜兴市秸秆禁烧工作考核办法》,对秸秆禁烧工作采取百分制办法进行考核。同时,专门成立了由市监察局牵头,环保、农林、城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考核小组,具体负责全市秸秆禁烧工作考核。为切实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我市还加速构建覆盖全市、布局合理的秸秆收贮体系,在建成张渚、徐舍等10家秸秆收贮站的基础上,今年又扶持杨巷等4家收贮站建设,并且在万石镇南漕村探索建设秸秆沼气集中供气项目,全力保障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缓解秸秆禁烧压力。
突出重点,细化、落实秸秆禁烧工作的措施办法,同心协力禁烧秸秆,不断织密生态环境“保护网”。今年夏收工作启动以来,市环保部门组建了20支秸秆禁烧检查小组,在重要时节、对重点路段开展不间断巡查,督促属地政府及时制止和扑灭焚烧火点。市城管部门“防”字当先,充分发挥下属各中队一线队员战斗力,分片区开展全方位监管,实施24小时昼夜巡查,一旦发现焚烧情况立即制止并进行扑救,确保把秸秆焚烧遏制在萌芽状态。同时,各地积极落实属地责任,湖氵父镇利用奖补措施,调动村、组及农户参与秸秆禁烧工作的积极性,并发动镇机关干部进村入户,签订秸秆禁烧承诺书6000份;周铁镇发挥渎区蔬菜产业园的特色优势,发动群众把麦秆用于蔬菜种植,同时订购12台秸秆打捆机,帮助群众对麦秆进行打捆,提高收集效率;宜城街道各村和涉农社区成立巡逻队和应急处置扑火突击队,一旦发现火点,做到20分钟内赶赴现场组织扑救、40分钟内上报处理情况。
“吃”进的是秸秆,“吐”出来的是“煤”。今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得到了江苏普阳等一批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的大力支持。在江苏普阳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捆捆秸秆经加工处理后,变成了一块块“秸秆煤”。市庆丰生化有机肥有限公司等3家有机肥生产企业不断提高秸秆制肥技术水平,企业年均处理秸秆5000余吨。新锦源菌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食用菌生产企业,利用秸秆发展集中隧道式发酵种植双孢菇,带动周边农户,发挥规模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企业年处理秸秆5万吨以上。西渚镇白塔村百余户村民,通过组建“宜兴市绿源秸秆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收集秸秆、打捆外销,形成独特的“秸秆经济”。往日无人问津的秸秆,如今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香饽饽”。
(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