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宜兴烹制“老年福利大餐”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25.53万!21.92%!这两个数字,一个是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一个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数字,给养老工作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走近我市的老年人群,你会发现,因为有一份由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共同烹制的“老年福利大餐”,尊老爱老成为陶都大地上的美丽风景,老有所享成为触手可及的幸福。老人们感慨:虽然年纪大了,可幸福感却增加了!              &n
25.53万!21.92%!这两个数字,一个是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一个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数字,给养老工作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走近我市的老年人群,你会发现,因为有一份由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共同烹制的“老年福利大餐”,尊老爱老成为陶都大地上的美丽风景,老有所享成为触手可及的幸福。老人们感慨:虽然年纪大了,可幸福感却增加了!

                  生活“有着落”

    【镜头实录】“当了一辈子农民,想不到年纪大了政府还给我们发放养老金,让我们按月领‘工资’。”日前,年过七旬的陈志贤老人在自家门前晒着太阳,发出了由衷的感慨。陈志贤是芳桥镇的一名老年农民,他曾有个遗憾,就是一辈子没能有个儿子,只生了两个女儿。“不是说养儿防老吗?”除了传宗接代的念想落空,老陈更担心老了没儿子供养。2005年,新农保制度在我市率先实施,符合条件的老年农民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而且基础养老金还逐年增加,今年每人每月可领到120元。很多像老陈这样的老人都说:“过去我们‘养儿防老’,现在政策一年比一年好,日子越过越安心!”

    【新闻纵深】多年来,养老问题一直都是困扰城乡无保障老年人的“心病”。2005年开始实行的新农保制度,给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老年农民带来了养老保障的福音。2007年,城镇无保障老年居民也被纳入基础养老金的发放范围,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随之确立;2011年1月,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我市整合了新农保制度和城镇无保障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制度,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市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

    老龄事业必须与其他各项事业同步推进,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升——这不只是一句口号,而且是市委、市政府推动老年福利事业的真情行动。在我市,特定老年人群还能享受到政策规定的优待。凡年满60周岁、无子女照顾或子女因残疾等无能力照料的低保、低收入户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年满60周岁、无子女照顾或子女因残疾等无能力照料的市级以上劳模和重点优抚对象中的“三属”(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遗属)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年满80周岁、无子女照顾或子女因残疾等无能力照料的老年人等三类人群,可额外享受每月18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随着低保救助城乡一体化的实施,全市70周岁以上的低保老人在享受每月420元的保障标准上增加20%。城市“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老人的供养水平目前已达6000元/年以上。

    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社会安定的一大重要因素。让老人越过越安心,是所有儿女的最大心愿!幸福宜兴,欢乐过年!

(信息来自:宜兴日报)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