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七老中唯一的女艺人:蒋蓉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紫砂七老蒋蓉是紫砂界传奇女艺人,作为紫砂七老中唯一女性,她以精湛花器技艺享誉中外。蒋蓉深耕紫砂数十载,将自然意趣融入作品,其传世佳作尽显匠心与艺术风华,是紫砂文化传承的标杆人物。

在宜兴紫砂的百年历史里,有一位特别的女艺人——蒋蓉,她是紫砂“七大老艺人”中唯一的女性。从11岁学做紫砂,到90岁离开人世,蒋蓉用70余载的时光,雕琢出一个独属于她的紫砂花器王朝。

蒋蓉

蒋蓉

 

1.出身紫砂世家

1919年,蒋蓉出生在宜兴川埠乡潜洛六庄村的紫砂世家,父母皆是紫砂壶制作的行家里手。从牙牙学语起,蒋蓉就浸润在紫砂的浓郁氛围中。自家作坊里,祖父、伯父、父母忙碌的身影,拍打、捏塑紫砂泥的声响,如同美妙的乐章,在她心底种下热爱的种子。刚学会走路,她就常蹲在泥凳边,小手摆弄着边角的紫砂泥,模仿大人们的动作,满心欢喜。

蒋蓉紫砂壶

蒋蓉莲藕倒流壶

11岁时,因家境贫寒,蒋蓉辍学回家,正式开启紫砂生涯。父母成为她的启蒙恩师,从最基础的打泥条、拍打、镶接,到难度颇高的花器捏塑成型,倾囊相授。不久,她的处女作“松鼠葡萄水注”惊艳亮相,一串仿若刚从枝头摘下的葡萄,饱满圆润,一只松鼠俏皮地将半个脸藏在葡萄叶下,紧紧抱住葡萄,憨态可掬。父母见此,眼中满是欣慰,女儿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模仿能力,预示着她在紫砂领域的无限潜力。

蒋蓉紫砂壶

蒋蓉佛手壶

蒋蓉的伯父蒋燕亭,是清末民初的紫砂名家,技艺精湛,在上海古董界颇有名气。20 岁时,经伯父引荐,蒋蓉来到上海铁画轩,投身仿古制作。在亭子间里,白天,她在伯父身旁,专注学习制壶技艺,一招一式,认真揣摩;夜晚,她沉浸在《壶艺集锦》中,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养分。名作的启迪、伯父的悉心教导,加上自身的勤奋努力,蒋蓉的技艺突飞猛进,作品被盖上“鹤村”印章,以“古董”之名售出。

蒋蓉紫砂壶

蒋蓉百果壶

2.崭露头角

然而,好景不长,战乱如乌云,笼罩大地,紫砂行业陷入寒冬。工厂倒闭,生意萧条,蒋蓉和伯父无奈回到乡下。但乡下的境况同样艰难,窑场破败,生活窘迫。身怀绝技的伯父,最终在贫病交加中离世。临终前,他劝蒋蓉放弃做坯,认为没出息。可蒋蓉望着伯父的遗体,心中满是不甘与愤懑。伯父一生创作无数,却因时代局限,作品无法留下真名。蒋蓉暗暗发誓:一定要继续做坯,打出属于自己的名号!

蒋蓉紫砂壶

蒋蓉月色蛙莲壶

1955 年,春天的暖阳终于照进紫砂世界。党和政府组织紫砂艺人成立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蒋蓉满怀热忱加入其中。此时,她灵感迸发,以荷塘为灵感源泉,设计荷花茶具。壶身是盛开的荷花,莲蓬做壶盖,嫩叶卷成壶嘴,荷梗弯成壶把,可壶盖上的“的子”却让她绞尽脑汁。直到一天,荷塘边的一声“扑通”,一只青蛙跃入眼帘,蒋蓉瞬间茅塞顿开。她赶忙采来荷花、捉来青蛙,仔细观察、反复揣摩,精心制作。

最终,一套清新雅致的荷花茶具诞生,米黄底色,朱红花脉,墨绿莲蓬,青青荷叶,碧玉青蛙,还有红菱、白藕作壶脚,色彩明丽,造型浑然天成,莲蓬内的莲子还能灵动滚动。这套茶具在县创新作品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蒋蓉也如破土而出的新芽,崭露头角。

蒋蓉紫砂壶

蒋蓉牡丹壶

但命运总爱考验勇者,“文革”风暴骤起,紫砂艺术遭受重创。陈列室里的精品被砸,高档产品禁止生产,紫砂工艺厂转产白泥啤酒杯,蒋蓉也被剥夺创作权利,白天扫厕所,尊严受辱。可每当夜深人静,她望着满地紫砂残片,心中的怒火与希望却从未熄灭。她坚信,寒冬终会过去,荷花虽折,淤泥中藕仍在,时机一到,必将重焕生机。于是,她偷偷在寝室里 “纸上练兵”,枯桩新枝、花果藤蔓、鱼虫鸟兽,在笔下幻化成精美紫砂造型,默默积蓄力量。

蒋蓉紫砂壶

蒋蓉圆梦壶

3.成就斐然

1972 年,春风吹散阴霾,紫砂工艺恢复生产,蒋蓉重回创作天地。她激动得双手发颤,决心追回失去的时光。此后,她如不知疲倦的蜜蜂,在紫砂艺海中辛勤耕耘。1978 年,她调入紫砂工艺研究室,与朱可心、顾景舟一同被任命为首批工艺师,这无疑是对她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

蒋蓉紫砂壶

蒋蓉树桩金蟾壶

蒋蓉的创作风格独树一帜,以花货为主,作品生动逼真,充满自然生趣。她将牛、兔、蛙、狮等动物,以及瓜果巧妙融入壶中,栩栩如生。1989年,她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作品在国内外大放异彩,中南海紫光阁、伦敦维多利亚博物馆、香港茶具文物馆等地,都陈列着她的佳作,名字远播海外。1993 年,她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面对荣誉,她淡然处之,直言做出好作品才是真本事。

蒋蓉紫砂壶

蒋蓉竹根壶

回顾蒋蓉的一生,她与紫砂紧紧相依,即便晚年,作品依旧洋溢着童心与稚气,那是她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她用双手,将紫砂泥幻化成传世珍宝;用一生,书写了紫砂花器的传奇篇章,成为后人敬仰的紫砂巨匠。

恽志培一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