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这句在紫砂界流传甚广的俗语,道尽了紫砂壶配盖之难,壶盖一旦损坏,不仅是紫砂壶难以弥补的缺憾,更是壶友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
为保护壶盖,不少壶友想出系绳之法——将壶盖与壶把用绳子相连,然而,此举看似能防摔防碰,实为下策,原因有三:
1.有损紫砂风雅
紫砂之美,在于其古拙中见雅致,简约中藏韵味。或如西施壶的圆润可人,或似石瓢壶的刚劲有力,每一把壶都是匠心的凝聚,都有其独特气韵。
那些花花绿绿的尼龙绳,虽价廉易得,却与紫砂壶的文人气质格格不入。一把古朴典雅的紫砂壶,若被强行系上俗艳之绳,犹如给素衣雅士披上花袄,显得不伦不类,瞬间破坏了紫砂本身的美感与意境。
2.隐患更甚于保护
表面看来,系绳后,壶盖虽免于坠地之险,却在日常使用中暗藏危机。涤壶、倾茶之际,壶盖会随着绳子频频晃荡,轻则刮伤壶表,重则磕碰桌沿。
更令人忧心的是,经年累月的茶水浸润会使绳结逐渐松动,说不定某日突然断裂,那时恐怕壶盖与壶身要同归于尽。
不少壶友都曾痛诉:正是这“保护绳”,让爱壶在清洗时意外磕出了豁口,回想起来仍痛心疾首。
3.存在藏污纳垢之患
绳结常年处于湿气氤氲、茶汤浸染的环境中,这样潮湿的条件恰好成了霉菌滋生的温床。而且,那些用化学染制的劣质绳线,在遇到热水时会发生褪色,此时很可能将有害物质溶入茶汤之中。
试想,品茗本是一件能让人清心静气的雅事,若是因为这系着的绳子,让养壶不成反而伤了身体,那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紫砂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既得良壶,何不任其自然?就像人生来赤条条无牵挂,强加的束缚反成负累。与其系绳提心吊胆,不如养成轻取轻放的习惯。真正的惜物之心,不在于外物的捆绑,而在于举手投足间的珍视。
唯有放下过度的焦虑,以从容之心对待器物,才能真正体会到紫砂与品茗带来的纯粹乐趣,让每一次与紫砂壶的相处都成为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