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清至民国,紫砂泥(俗称青泥)矿土的开采和加工,其设备和方法都很简陋,经营以私人为主,人称“塘户”。“塘户”把开采的紫砂矿泥卖给磨坊人家,磨坊人家把大块的紫砂矿泥摊在竹席上日晒,不让杂物混进矿土,并用小铁锤把它们敲成核桃大的小块块,经风化后又成枣核大小的题粒,再用石磨研细。
泥块露天风化
磨细了的泥粉用粗细不同的麻筛分筛之后,倒在石盆或匹缸中,加适量的水拌匀,然后就地掇成一尺长六寸见方的元宝状湿泥块。
将这种湿泥块堆放在阴凉处,使之慢慢陈腐,最后用木榔头在泥凳上(即工作台)捶练腐泥,并加入一定量的熟泥(制作过坯件的余泥),这样一层一层、一遍一遍地捶练,逐渐排出泥中的空气,增强泥的可塑性,就成了可以制作坯件的熟泥。
去除杂质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紫砂泥的粉碎方法由小磨磨到石轮碾,又由碾砣碾到机械加工处理,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劳动环境也相应得到了改善。
现今从矿层中开采出的紫泥,俗称生泥。泥似块状岩石,经露天堆放摊晒,稍事风化,待其松散,然后用颚式破碎机初碎,经轮碾机粉碎,按产品要求的颗粒数目,送风选筛。
石磨研细
选筛后的泥灰,由双轴搅拌机搅拌;搅拌后的一块块泾泥,堆放陈腐,再把腐泥进行真空练泥,这样便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绿泥、红泥的制备工艺亦与紫泥相同。
在紫砂泥澄练和制备过程中,所用水的水质也必须讲究。水质的优劣会影响制品的质量。成品后的紫砂,假如放在有臭气或煤气味的屋子里,它的外观质量也都会受到影响。
锤炼腐泥
为丰富紫砂陶的外观色泽,满足工艺变化和制作设计的需要,可把几种泥料以不同配比混合制备。也可在泥料中加入适度的金属氧化物着色剂,控制好窑内温度和气氛,产品烧成后,便会五光十色莫可名辨,或紫而不姹,或红而不嫣,或绿而不嫩,或黄而不娇,或灰而不暗,或黑而不墨。
紫砂器的色泽,好比是染在毛纺葛织品上的颜色,沉着而没有火气。细细观察,各种泥色里又有白砂星星,如银粉闪闪,日光映射,宛若珠玑。有时在泥中和以粗泥沙或钢砂,则谷绉周身,珠粒隐现,更为夺目。近年来,还试制成功了带有自然光泽的红色和青铜色盖面浆,别开泥色装饰的新面目。
放入缸中备用
天然的紫砂泥经艺人们谨严工致的制作、装饰和工艺处理,产品是粗砂制的,妙不觉糙;细泥制的,润而不腻;调砂、铺砂制的,珠玑隐现、群星灿然;涂化妆土的,髹和匀净,真是“妙色天错,烂若披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