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投资千万元兴建水上搜救中心拥省最大搜救艇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7月底,地处太湖城东港口的宜兴市水上搜救中心主体大楼建设接近尾声,其搜救功能已经得到发挥。这个总投资1200万元的水上搜救中心,拥有4艘搜救船舶。其中,最大的搜救艇长22米,拥有648马力,时速高达32公里,可在10级风浪的情况下实行水上搜救,是目前我省最大的搜救艇。

7月底,地处太湖城东港口的宜兴市水上搜救中心主体大楼建设接近尾声,其搜救功能已经得到发挥。这个总投资1200万元的水上搜救中心,拥有4艘搜救船舶。其中,最大的搜救艇长22米,拥有648马力,时速高达32公里,可在10级风浪的情况下实行水上搜救,是目前我省最大的搜救艇。

我市水域资源丰富,近几年来随着芜申运河宜兴航段的开通,已经有了黄金水道的主动脉。随着水上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太湖水域通航量的增加,太湖交通运输事故和渔民作业突发事故也有所增加。今年前7个月,我市海事部门太湖水域接警6次,出动海巡艇搜救49艘次,搜救遇险人员9人,有效保障了船户生命财产安全。但由于原来的太湖搜救点设置过于偏僻,而事故多发段又相对集中在大浦城东港口的太湖区域,给搜救抢险增加了难度,特别是遇到恶劣气候,搜救艇从原搜救点出发,到搜救位置一般要耗时几个小时,不仅搜救成本大,而且容易错失最佳的搜救时间。今年以来,我市海事部门在市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向上争取,投资兴建水上搜救中心,并逐步形成新的快捷的水上搜救网络。

随着新的水上搜救中心的逐步迁移,我市水上搜救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挥。搜救中心负责人殷建华说,原来出一次警起码要一个半到两个小时,现在两三分钟就可进入太湖,搜救效率提高了。在今年的几起搜救抢险中,由于反应及时迅速,都抓住了最佳搜救时间,有效避免了人员死亡。

(宜农 孙孟良)

恽志培一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