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宜兴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执黑先行,先说几样黑黑的物产。宜兴有一种乌米,到农历四月左右,以满地新生的南烛叶染就,形成独特的青墨色,乌米食法多样,既可裹上粽叶蒸制,热腾腾地蘸以白糖,也可做成油炸点心或日式寿司,亦可酿制成乌米酒,入口兼有糯香与草香,醇厚绵软。还有地衣,也是黑色,像是大地拐角处的面纱,一般在春雨之后贴地而生,形似微型木耳,与春韭菜同炒,撒上红椒,入口滑嫩丰腴,似有汁水从中溢出,那该算是来自早春的元神与气韵了。我最喜欢一种同时拥有两个芳名的菌子:雁来蕈或燕来蕈,黑黄中带褐,乍一看灰不溜秋,此物专挑些幽僻之处暗中肥美,可它

执黑先行,先说几样黑黑的物产。

宜兴有一种乌米,到农历四月左右,以满地新生的南烛叶染就,形成独特的青墨色,乌米食法多样,既可裹上粽叶蒸制,热腾腾地蘸以白糖,也可做成油炸点心或日式寿司,亦可酿制成乌米酒,入口兼有糯香与草香,醇厚绵软。

还有地衣,也是黑色,像是大地拐角处的面纱,一般在春雨之后贴地而生,形似微型木耳,与春韭菜同炒,撒上红椒,入口滑嫩丰腴,似有汁水从中溢出,那该算是来自早春的元神与气韵了。

我最喜欢一种同时拥有两个芳名的菌子:雁来蕈或燕来蕈,黑黄中带褐,乍一看灰不溜秋,此物专挑些幽僻之处暗中肥美,可它懂得传递信号,一年之中,要么是燕儿筑巢,要么是大雁南飞,这两个特别的时节里,它便托付天上的飞鸟给人们捎来采摘的消息,着实风雅。只是这雁来蕈(燕来蕈),浑身的每一丝皱褶里都暗藏着泥土、松针或沙子,洗起来最为麻烦,可美味就如同美人,好一通追求与侍候之后,随后的回报是超出经验或想象力的。外来客或许会豪阔地炒了即吃,本地人才不呢,宜兴人慢悠悠的,切点香干,弄点辣椒,加点姜片,倒点黄豆酱,细火慢熬,最后做成一碟小菜,早晚搭稀饭,或者做面条浇头。

黑子落定,白色随后。

不过得先讲讲宜兴的地势:“三山两水五分田”,前面那只替雁来蕈捎信的大雁,从它的视野里俯看宜兴,一定是会是非常满意的:它看得到蜿蜒起伏的铜官山、龙池山、太华山,看得到波光潋滟的太湖、滆湖、云湖、西氿、东氿、团氿,更有大片良田沃野分布调停,源源不断提供各样大自然的出产,并且好像私下里说好了似的,常以白色为先。水中的有白虾、白鱼,白芹、茭白、莲藕、荸荠,山中的有白笋、白果,地里的有百合、萝卜、芋苗等,更不要讲后期加工的张公豆腐、白团子等茶食点心。在宜帮菜系里,这些素白的特产,与调料们相遇,发生各种纠葛,组合交融成上等的美味。比如,水芹,以砂锅为具,洒以清油,缀少许白虾皮,以长筷翻炒三分钟左右,起锅前略洒薄盐,其味美甚,名为“砂锅炒水芹”;比如,百合,原味清蒸,蘸以山中当季新产的蜂蜜,为秋冬滋补上品;又比如白虾,以南方特有的红色豆腐乳烹制,白虾着色,粉红如晕,更见妩媚,为宜帮菜名品“南乳太白虾”。再比如笋干,从冬到春,每个时节的吃饭与做法各不相同,以热油加雪菜清煸是素食法,得其原味;与野猪肉焖烧红做是荤食法,为下饭好菜;也可备上带皮半肥咸肉,搁于大铁锅,以土灶硬柴久煨,直到咸肉之鲜渗入笋的纤维,即成为名动江湖的“腌笃鲜”……

美餐饱食之后,少不得要来上一泡清茶,这正好就要讲到红绿二色了,这极其俗艳的一对冲色,在宜兴,却一下子翻作清雅流芳之物:茶。

宜兴的绿茶与红茶,名气很大,尤其是乾红,深得老茶客嗜爱,几十年痴饮如一,有些飘洋过海的游子,常会辗转托人,只求一罐乾红,可见这红茶之红。宜兴之红不仅于此,更有“红得发紫”,这紫,即是宜兴的紫泥,为泥中之泥,可细分为本山绿泥、红泥(朱泥)等,这一撮神秘的泥土,经过宜兴制陶者之手,搅拌于水,施赋以形,描饰以纹,烘制于火,最终成为茶人最爱的茶具:紫砂壶。我虽对茶道与陶器不甚了了,但每每想到乾红与紫沙壶,却总会感到一种地道江南式的妥贴与知己感。这些物与器,就是该着在这片水土中相伴相生的。山上有茶,湖里供水,泥中成壶,可不就装下了整个的日月吗……

而这紫沙壶、红茶汤中所倒映的,却是绿莹莹的风景。宜兴界内多山,古树苍立、名刹隐映,仅龙池山区就有2000多珍稀树种,行走其中,可见到层次不同、斑驳交杂的森木林草之绿。不独森林,还有竹海之绿,后者是一种叠宕、起伏、带有韵律感的绿,风来成海,声动如喧;风静不止,细语如诉。三两好友远足到竹海深处,竹身玉立,竹叶似剪,摇动有姿,令人生出萧萧然不知所往的归意。而如若双轮滚滚,一骑绝尘踏入龙池山自行车道,那又是另一种现代派的写意之绿了,12公里的漫长车道,左拐右突,忽起忽沉,风景变幻殊异,大片的茶园延及目尽,湖中的荷叶摇摆在望,水榭篱笆一闪而过,灌木繁花点点,果园枝头累累,板栗、苹果、金桔、石榴香气迷人,这哪里是自行车道,简直就是骄傲的大自然博览馆。

然而,宜兴之色,最终又虚空于色,超越于色,参透于色,乃至给人以一种色空之悟。

宜兴有两大名洞:善卷洞、张公洞,均开发在三十年代。但每一次来到,就如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虽是原处,却非原物,因那些钟乳石一直都在缓慢地生长、变化、异形,它以世界上最慢的速度来表达一种对变化的参悟。每次进入善卷洞大厅,听那穿越几十万年而来的水滴之声,心中总有一种畏惧兼庄严之感,人生渺小,莫过于此。

我前去大觉寺时,已是黄昏时分,静听风吹梵铃,瞻对满墙千佛,吃几碟滴水坊素斋,与微笑不语的义工擦肩而过,放眼远看云湖水流、青山竹绕,更感到一种空灵的清静喜乐。这大概也是宜兴之一色吧:空色。

(作者为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南京市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恽志培一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