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石镇百姓生活很“文艺”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  □群众步行5分钟可及的文化服务圈已覆盖全镇,一个有龙头、有节点的万石镇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正在形成。  □全镇有近30支各类特色文艺团队活跃在社区、农村、机关等单位,激活了农村文化的一池春水。  本报讯(记者何洁蕾) 镇文化中心改造主体工程即将完工,闵惠芬艺术馆进入布馆阶段,各行政村文体服务中心相继建设到位……今年以来,万石镇以“建设文化繁荣的特色区”为使命,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建设,倾力打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百姓生活越来越“文艺”起来。  “棋牌室还有位置吧?我马上就到。”87岁的后洪
  □群众步行5分钟可及的文化服务圈已覆盖全镇,一个有龙头、有节点的万石镇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正在形成。

  □全镇有近30支各类特色文艺团队活跃在社区、农村、机关等单位,激活了农村文化的一池春水。

  本报讯(记者何洁蕾) 镇文化中心改造主体工程即将完工,闵惠芬艺术馆进入布馆阶段,各行政村文体服务中心相继建设到位……今年以来,万石镇以“建设文化繁荣的特色区”为使命,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建设,倾力打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百姓生活越来越“文艺”起来。

  “棋牌室还有位置吧?我马上就到。”87岁的后洪村村民周公望是村文体服务中心的常客,刚过饭点,他就拨通了中心管理员的电话,准备赶去参加文体活动。后洪村文体服务中心自去年建成后,就变成了村里的“人气高地”,尽管眼下正值夏收农忙时节,但村民们还是不忘来唱歌、看书、打球,联络一下感情。村民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得益于万石镇一贯坚持的“文化惠民”发展理念。近年来,该镇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去年3月,该镇专门制定《关于加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用两年时间打造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成为公共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基本精神需求,让全镇人民共享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

  让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到全镇每一个角落,是万石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出的一张“好牌”。“我们这里比较偏远,文化设施相对落后,以前村民闲暇时无处可去,只能‘东家蹲西家聚’。”漕东村村民谢浩生说。自去年以来,建设文体服务中心成了漕东村的一件大事。文体中心怎么建才能更有文化?经过多次商讨,村里将目光瞄准了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萧塘贾氏宗祠。这座晚清风格的建筑,曾被作为学堂使用,藏着许多村里的“老故事”,经过一番修建,这个日渐荒废的宗祠靓丽变身,现已成了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无论是修缮改造、配套新建或是旧址扩建,万石镇的每个村级文体服务中心都各具特色,多功能活动室、书画室、亲子活动室、农家书屋、健身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村里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小天地”。在大力完善村级文化设施的同时,今年万石镇还重点实施了镇级文化中心的提标改造工程。(下转2版)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