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园村人在美化村庄环境中,“算账”算到了点子上,结果他们“赚”来了令人羡慕的美丽环境。
宜城街道的南园村人爱“算账”,他们算的不是家庭经济账,而是村庄的“环境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这笔“环境账”使这个当初穷、脏、乱、差的村,面貌和气质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一跃成为无锡市绿色家园示范村,江苏省康居示范村、生态村、卫生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如何让村庄变美,让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让城乡环境日益“接轨”?“因地制宜美化村庄环境!”这是南园村人给出的答案。2007年,南园村启动了美化村庄环境“五年计划”,规划先后对19个自然小组和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然而,要因地制宜美化村庄环境,不得不先考虑影响全村环境的一大因素——面积约3000多亩、超过全村总面积三分之一的杂树丛生的荒山。计划启动实施当天,村党总支书记袁根芳带着村民们来到了伸不进脚的荒山底下,提出了“荒山复垦”的想法。一些村民疑惑了:把大部分资金用在这不产果实的荒山上,岂不是浪费?袁根芳竖起两根手指头,向大家算了两笔“发展账”:首先,复垦荒山,能让荒山变绿山;其次,南园村紧靠城区,有区域优势,在复垦荒山时发展生态农业,就是培育财富“种子”。听了这两笔账,大家茅塞顿开。对于这一计划,市委农办还给予大力扶持,他们专门派农业专家来村里反复论证,提出宝贵意见。不久,一个集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城郊农业生态观光园正式动工了。经过几年的努力,昔日的荒山长满了桃、梨等10多个品种的果树和红枫、香樟等20多种苗木,时常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不仅如此,李新成等一批村民还在绿山上收获了果实,他们不仅脱离贫困,生意还越做越大。李新成开心地说:“真没想到以往的荒山现在成了宝地!”
在美化村庄环境中,拆掉村民家前屋后的鸡棚猪舍一直是个难题。不过,村民们“吃亏是赚”的算账法立刻攻破了这一难点。在拆鸡棚猪舍过程中,南园村老党员、退伍军人黄顺福就当了个好表率。2010年上半年,该村泽南组在进行环境美化时,身为该组组长的黄顺福辅房最多,且“两证”齐全,村民都在看着他。黄顺福当即表示“我带头拆”,然后做亲友的工作,再做周边村民的工作,一切顺利推进。隔壁的泽北组看到这情况,不甘落后,三天内也拆掉了该拆的辅房。其实拆辅房的补偿是很有限的,村民们经济上都受了点损失,但看到美化后焕然一新的居住环境,大家心里都是一个字:值!
“南园是我家,爱村就等于爱自己的家。”40多岁的村民姚亚萍总是这么自豪地说。美化村庄环境“五年计划”完成后,南园村在变美的同时,几乎所有村民都养成了“弯腰”的习惯,即见到地上有废纸、果皮之类的垃圾,随时弯腰伸手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因为这个习惯,村里基本上一直很干净。“我们算的是‘持久账’!村庄环境要变美,不光要整治,还要靠长效管理,而这种管理,需要大家参与。”姚亚萍说道。
南园村人在美化村庄环境中,“算账”算到了点子上,结果他们“赚”来了令人羡慕的美丽环境。(杜京/文 蒋瑜/摄)
如何让村庄变美,让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让城乡环境日益“接轨”?“因地制宜美化村庄环境!”这是南园村人给出的答案。2007年,南园村启动了美化村庄环境“五年计划”,规划先后对19个自然小组和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然而,要因地制宜美化村庄环境,不得不先考虑影响全村环境的一大因素——面积约3000多亩、超过全村总面积三分之一的杂树丛生的荒山。计划启动实施当天,村党总支书记袁根芳带着村民们来到了伸不进脚的荒山底下,提出了“荒山复垦”的想法。一些村民疑惑了:把大部分资金用在这不产果实的荒山上,岂不是浪费?袁根芳竖起两根手指头,向大家算了两笔“发展账”:首先,复垦荒山,能让荒山变绿山;其次,南园村紧靠城区,有区域优势,在复垦荒山时发展生态农业,就是培育财富“种子”。听了这两笔账,大家茅塞顿开。对于这一计划,市委农办还给予大力扶持,他们专门派农业专家来村里反复论证,提出宝贵意见。不久,一个集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城郊农业生态观光园正式动工了。经过几年的努力,昔日的荒山长满了桃、梨等10多个品种的果树和红枫、香樟等20多种苗木,时常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不仅如此,李新成等一批村民还在绿山上收获了果实,他们不仅脱离贫困,生意还越做越大。李新成开心地说:“真没想到以往的荒山现在成了宝地!”
在美化村庄环境中,拆掉村民家前屋后的鸡棚猪舍一直是个难题。不过,村民们“吃亏是赚”的算账法立刻攻破了这一难点。在拆鸡棚猪舍过程中,南园村老党员、退伍军人黄顺福就当了个好表率。2010年上半年,该村泽南组在进行环境美化时,身为该组组长的黄顺福辅房最多,且“两证”齐全,村民都在看着他。黄顺福当即表示“我带头拆”,然后做亲友的工作,再做周边村民的工作,一切顺利推进。隔壁的泽北组看到这情况,不甘落后,三天内也拆掉了该拆的辅房。其实拆辅房的补偿是很有限的,村民们经济上都受了点损失,但看到美化后焕然一新的居住环境,大家心里都是一个字:值!
“南园是我家,爱村就等于爱自己的家。”40多岁的村民姚亚萍总是这么自豪地说。美化村庄环境“五年计划”完成后,南园村在变美的同时,几乎所有村民都养成了“弯腰”的习惯,即见到地上有废纸、果皮之类的垃圾,随时弯腰伸手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因为这个习惯,村里基本上一直很干净。“我们算的是‘持久账’!村庄环境要变美,不光要整治,还要靠长效管理,而这种管理,需要大家参与。”姚亚萍说道。
南园村人在美化村庄环境中,“算账”算到了点子上,结果他们“赚”来了令人羡慕的美丽环境。(杜京/文 蒋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