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农村工作会议有感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兴农业、稳农村、富农民,是“三农”工作不变的主题。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都盼望着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品质。
        兴农业、稳农村、富农民,是“三农”工作不变的主题。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都盼望着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品质。昨天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针对农村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了有益探索,提出了解决办法,致力为农民提供更高质量的均等化服务,让农民更好地分享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因地制宜鼓起“钱袋子”
  受土地、规划、环保等制约,我市农村大多已不具备大规模办企业、搞工业的条件。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发展模式,增强村级财力、促进农民增收?此次农村工作会议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进行了积极探索。
  会议要求各地千方百计创新思路、拓展空间,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思路,推动村级经济不断壮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其中工业基础较好的村,要全心全意服务企业,鼓励企业技改升级、做大做强,有条件的村可以到工业集中区建造多层标准厂房,参与工业地产开发,将资金变为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区位优势明显的村,要抢抓新型城镇化机遇,发挥城边镇边优势,结合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想方设法增加物业、经营性资产,发展与城市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农业资源丰富的圩区村,要加大扶持引导力度,积极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靠近旅游景区的山区村,要抓住当前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契机,积极融入景区发展、做好配套服务,通过大力发展农家乐、建设土特产交易市场等,分享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红利。经济基础薄弱的村,市里将专门出台政策,采用“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办法,加快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不断提升村级经济的发展水平。
  多管齐下做优“小圈子”
  近年来,通过连续几轮的新农村建设,我市打造了一批在全省叫得响的亮点示范,优美的村庄环境已成为我市的又一个品牌。今年我市将积极推进“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和“幸福镇村建设”,力争更多村庄成为群众欢迎的新农村社区。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市将进一步突出抓好村庄环境整治,着力解决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倒垃圾等影响环境的问题,新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50个。同时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对农村人、财、物投入,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按照“畅通快捷”的要求,新改建农村公路59.4公里,桥梁70座;按照“覆盖面广”的要求,加快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邻里休闲场地建设和镇村“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基本完成镇级“一馆一池一中心”建设目标,丰富村民的文体生活。此外,还将积极推进教师轮岗支教和校长、教师定期交流机制,确保年内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上下学校车集中接送全覆盖,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精挑细选配强“村班子”
  长期以来,广大村干部扎根基层、默默奉献,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会上,市委书记王中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语重心长地勉励他们牢记使命、激情创业,在发展一方经济、维护一方稳定、造福一方百姓中享受快乐、实现价值。
  今年我市将大力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切实加强对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使广大村干部提升素质、开阔视野、增强能力,真正做到让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针对当前村干部年龄老化、后备力量不足的突出问题,我市将加快构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干部梯队。结合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把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人才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来。每位村书记将做好传帮带工作,加强对年轻同志和大学生村干部的教育培养,让他们迅速成长、加快担当,确保农村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赵辉)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