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日前,市文广新局局长许夕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下阶段,该局将以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推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建设目标。
建设“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关键是增强全市人民的文化创造活力,全面提升市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许夕华说,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开出似锦繁花,文化产品的培育离不开基层广大群众的支持。为充分激发各界参与文化事业的热情与积极性,我市将不断推进公共文化载体建设,加快建设市、镇两级文化中心工程,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心运行模式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作用,实现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全覆盖。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有声有色的群众文艺活动,通过文化区域互动、“新风颂”等群文活动,提升文艺创作水平、展示城乡发展风貌,将更多的文化养分输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每一位群众的心里。
新的时代赋予新的责任、新的使命。对于建设“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宜兴人有自己的坚守和坚持。许夕华认为,提升城市的人文魅力,要懂得坚守。要通过更大力度地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对历史文化的研究、举办全国性的文化活动、推进文化与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还要有不断创新、创造的坚持。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同时,要优化文化产业布局、鼓励民间资本注入文化产业,通过新办民间博物馆、完善陶瓷博物馆、兴建艺术家村等重点项目,深度挖掘文化产业的潜力与活力,大力提升其质态和水平,使其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极.(耿蕾 胡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