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纹器,亦称筋囊货,是紫砂艺术中一种独具魅力的造型范式。它以“筋”为骨,展现收勒之张力;以“囊”为气,呈现鼓胀之饱满。
一件上乘的筋纹器,内外壁皆需筋纹贯通,线条须生动流畅,更讲究壶口与壶盖筋纹严丝合缝、精准对应,于方寸间演绎着数字般的精巧与秩序韵律。
追溯其源,筋纹造型在唐代金银、铜锡酒具中便已盛行。及至明代万历紫砂初兴之时,此风尤炽,成为主流。彼时名家如“明万历四大家”,多以筋纹器见长。
今日,让我们走进博物馆深处,一睹明清时期那些传世稀少、气韵非凡的筋纹器珍品。
壹
时大彬:开宗立派的技艺巅峰
作为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之子,时大彬活跃于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其技艺集大成,在泥料、成型、造型及款识书法上皆卓然超群。
代表筋纹器:
1.瓜棱壶[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壶呈淡黄色,砂粒隐现,壶身被紧密的瓜棱巧妙分割,凹棱线从钮部一直延伸到底部,交点精准,彰显制作之严密与技艺之精湛。
2.菊瓣壶[柳州博物馆藏]
泥色泛红,掺杂有细小的黄色颗粒,腹部扁圆,胎体轻薄,壶身瓣瓣分明,口呈菊花形,盖的设计很是特别,宛若盛开的菊花,顶饰宝珠形花蕾钮,展现菊蕾之韵。
贰
陈鸣远:花器宗师偶露的筋纹锋芒
一代巨匠陈鸣远以花货宗师闻名,其光素器与文房雅玩亦广受推崇。其筋纹器传世虽稀,然偶见之作,技艺之精令人惊叹。
代表筋纹器:
1.东陵瓜壶[南京博物馆藏]
造型作南瓜形,压盖作蒂形,上镶青田石柄、壶、小口,流为瓜叶卷成管形,单个大孔,一弯嘴,把为瓜枝残梗,上有丝纹,一捺底,腹壁刻诗,行楷。
2.葵花八瓣壶[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敦式壶身,上鼓下敛,造型融入葵花元素,俯视之下,八瓣舒展,筋纹清晰利落,气韵浑厚。整器筋纹饱满,棱角转折处理得当,刚柔相济,尽显精湛技艺。
3.菱花式壶[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以古代菱花镜入壶,六瓣菱花纵贯全壶,从顶到底毫厘不差,一弯流,壶把上部置飞扣,下部折收入腹。菱镜形盖之上起菱镜形钮,凹凸棱线筋骨分明,顺势直泻壶底,形成菱镜平底。
叁
李茂林:工艺革新的奠基者
明代后期的宗师李茂林,其重大贡献在于革新烧制工艺——首创将壶坯置入匣钵密闭烧成,彻底解决了釉泪沾染的问题,极大提升了紫砂壶的成品率与纯净质感。其工艺成就,使其与供春、时大彬齐名。
代表筋纹器:
1.菊花八瓣壶[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此壶以菊花为形,八瓣筋纹清晰挺括,为保留花朵造型的完整性,壶盖采截盖样式,口盖配合精密,是体现其高超技艺与革新精神的典范之作。
肆
陈殷尚:清初筋囊的冠冕
陈殷尚,清初制壶名家,生卒年不详,却以其在筋囊器上的非凡造诣,被后世誉为紫砂筋纹领域的顶尖人物。
代表筋纹器:
1.菱花式执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深栗色砂泥,砂质极细,色调纯正。壶体呈菱花筋囊式,长弯流,曲柄。附菱花式盖,盖顶置宝珠钮。筋纹饱满挺直,由顶至底毫厘不差,非一般匠人所能为之。
2.水仙花瓣形壶[南京博物馆藏]
通体水仙式,六瓣收缩成口,与盖文吻合紧密,蕾为的,底凹,有阳文“殷尚”方印。
这些深藏于各大博物馆的筋纹器瑰宝,不仅承载着明清历代名家的智慧与匠心,更以其行云流水的线条、骨气相生的力道和精密和谐的秩序,无声诉说着紫砂艺术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