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杨巷老干部畅谈峰会精神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高峰论坛刚刚结束,5月16日上午7点半,杨巷镇老干部支部10多名老党员在活动室就组织开展学习和讨论活动。活动由老干部书记马进才主持。他们先组织收看电视,然后组织讨论。老党员石仁杰说:“从历史上看,中国与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商贸往来密切。这种深厚的历史渊源推动数千年的官方往来和民间交往,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进入新世纪,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地处海上丝绸之路十字路口的东盟关系全面发展。随着经济、贸易、能源、金融、服务等领域合作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的人文交流亟待

高峰论坛刚刚结束,5月16日上午7点半,杨巷镇老干部支部10多名老党员在活动室就组织开展学习和讨论活动。活动由老干部书记马进才主持。他们先组织收看电视,然后组织讨论。

老党员石仁杰说:“从历史上看,中国与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商贸往来密切。这种深厚的历史渊源推动数千年的官方往来和民间交往,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进入新世纪,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地处海上丝绸之路十字路口的东盟关系全面发展。随着经济、贸易、能源、金融、服务等领域合作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的人文交流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推进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合作,能加强不同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民族特质的交流互通,促进不同民族和不同语言文化互学互鉴,有力促进‘一带一路’建设。”

老党员沈锡耕发言:“中国与东盟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互动,既有中国文学与同一语种的东南亚华文文学、中国传统文化与东南亚华人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有中国文化与东南亚其他民族语言文化的交流互动。面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现实需求,中国与东盟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各民族语言文化的交流与研究,促进不同民族、不同语言文化互识互鉴。鉴于东盟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区域性组织,我国高校和研究机构需要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从事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研究,并支持他们赴东南亚留学或访学,在当地深耕细作,全面深入了解当地的民族、语言、文化及民风民情。同时,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和研究基金,为东盟留学生和访华学者提供学习、研究的便利条件和良好环境,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以及国情民风的了解,鼓励他们从事文化交流、传播与研究工作,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合作。”

大家一致认为 “一带一路”倡议不只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只是高速铁路、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的转移。它不仅涉及经济方面的合作,更分享共同利益、文化、价值观、科技与知识。“一带一路”倡议也可以是思想观念方面的相互了解和彼此合作,从而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甚至世界各国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共同应对诸如贫困和失业等人类面对的共同难题。讨论和学习留给人们长久的记忆。(宜兴杨巷龚平)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徐元明一脉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