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疑无物,定睛似有神,“薄胎”本是一种瓷器制作的“神技”,明清起始有艺人将其运用于紫砂制壶工艺之中。看似与普通紫砂壶无异的薄胎壶,造就了紫砂技法与实用性上的一大突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奇妙效果。
陈国良《一粒珠》
一、什么是薄胎壶?
紫砂壶因为胎壁厚度的不同被分成薄胎和厚胎,薄胎壶在打泥片时打得比一般壶要薄,能体现制壶者功力的深厚程度。
曹婉芬《高八方茶具(薄胎)》
普通紫砂壶的厚度一般为3mm左右,而薄胎壶的厚度大多介于2-3mm之间,超薄胎可达到1mm之甚。
郑剑锋《全手南瓜(薄胎)》
薄胎壶虽然看起来与普通紫砂壶没有区别,同样沉稳厚重的造型,上手却很轻巧,给人一种“薄如蝉翼,轻若绸纱”之感。比如一把150cc的薄胎小品,重量约为50g,置于手中轻若小木块,几乎可以漂在水面上。因此,正宗的“薄胎”又叫“水上漂”。
黄丹《全手薄胎方儒》
二、薄胎壶的工艺难度
薄胎紫砂壶对于技艺纯熟程度的要求很高,并非人人都能做好。其制作时对环境的湿度有严格要求,由于胎薄、成型难,若工艺技法不成熟,很容易就在制作生坯时就破裂,烧制时也极易因为受热不均而开裂。因此,要制作出一把完美的薄胎壶,制壶者需具备相当扎实的纯手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朱颖樱《供春(薄胎)》
薄胎工艺主要运用于掇球壶、仿古壶、竹段壶、南瓜壶、供春壶等圆器及花器器型中,因方器本身的制作大,再制成薄胎则是难上加难,因而在薄胎壶中方器少之又少,非常稀缺。
戴达《全手明式六方(薄胎)》
此外,不同泥料密度不同,成壶的重量也会不同,所运用的胎体技术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朱泥的密度要高些,紫泥密度中等,段泥的密度相对较低,当然这也受练泥方式的影响,制壶过程中也会因为制壶者的技术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陈洪平《全手薄胎云龙壶》
三、薄胎、厚胎,哪个更好?
有人认为,厚胎的紫砂壶使用起来要比薄胎的更加安全,不易炸裂,也有人认为,薄胎壶的做工更考验技术,其价格也比厚胎高,用起来更方便,选择薄胎壶会更好。
许兵《全手薄胎大满瓢》
紫砂泰斗顾景舟曾言:紫砂壶不能做得太重,不然就会看着呆板、用着吃力;也不能做得太轻,否则就容易失去陶器的质感、影响使用的手感。
范萍《番瓜壶(薄胎)》
当代紫砂薄胎的代表人物陈国良,做壶以胎体极薄见长,其所制的薄胎砂壶深受港台等国内收藏家追捧。他认为,薄胎壶不仅是一种极致技艺的追求,还要更多地照顾到“观赏审美”和“实用审美”,不能为了“薄”而“薄”,一把不敢让人上手喝茶的薄胎壶是没有意义的。
王涛《全手薄胎古灯》
紫砂壶作为集实用性、美观性以及收藏价值为一体的器皿,不能一味迎合市场而追求“新、奇、特”,丧失了其最根本的实用性,仅仅通过用胎壁的厚薄来作为壶类好坏的判断标准,无疑有失偏颇,在选购时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判断才是关键。
陈绍委《全手润础(薄胎点砂·小)》
四、使用薄胎壶该注意哪些?
1. 薄胎紫砂由于胎壁较薄,使用的时候需格外小心,如遇到磕碰,壶比较容易“受伤”。
2. 冬天,使用前要注意先温壶,否则可能因温差太大而造成壶体惊裂。
3. 薄胎紫砂壶的养用与普通的紫砂壶一样,每次泡完茶冲洗后,记得擦拭干净,放在通风处阴干,远离油腻地带。
朱子阳《全手薄胎松鼠葡萄壶》
薄胎壶有其独一无二的艺术美学,也是紫砂艺人的功力体现,其观赏与把玩的双重享受,令壶友爱不释手。依据个人喜好和收藏习惯入手,无论薄胎或厚胎紫砂,都有其值得玩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