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娟踏实的紫砂之路
作为既有精深艺术造诣,又为紫砂工艺的创新做出了一定贡献的中年紫砂艺人,这几年,周伯娟作品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其价格亦是逐步攀升。
我与先生李昌鸿,在上世纪50年代共同走上了紫砂艺术道路,于1955年拜师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门下学艺,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紫砂艺徒、首届紫砂接班人。恩师对紫砂艺术的执著和严谨、对紫砂文化的推动和弘扬、对紫砂人才的培育和教诲,近60年来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俩的紫砂人生。
吴亚平是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协会会员,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理事,中华茶人联谊会宜兴紫砂分会副会长,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阳羡吴文化分会副会长。
季益顺经过30多年的工艺制作和创新设计实践,从学艺苦练基本功,经过成长中的充实提高,逐步到成熟,在不断努力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在紫砂艺术领域中的表现,确实像张守智教授对他的评价那样:“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工艺精湛,在当代紫砂陶艺同仁中,独辟蹊径。”
吸收的同时,曹婉芬也在不断地探寻属于自己的方向。上世纪80至90年代中,她开始尝试着以自己的思路创新作品,“壶艺掇英”组壶就是一个大胆的构思,她将紫砂历史上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收集起来,重新塑造。供春的“树瘿”壶,时大彬的“僧帽”壶,邵大亨的“掇只”壶……都浓缩在多宝阁当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国际陶瓷大奖赛中得了二等奖。
2013年10月26日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凌锡苟逝世,享年73岁。凌锡苟,又名一兵,1940年4月生,艺名陶石,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1958年开始从事陶业生产;1964年调到宜兴陶瓷公司新产品设计室,广泛交友,接触书画家、雕塑家,参加省和全国性的大型展览布置设计和创作工作;1986年任宜兴建筑陶瓷厂技术科长、设计室主任,设计楼毫、亭、建筑装饰陶瓮件,成果丰硕,其作品表现手法多样、形式多变,造型生动准确,从艺期间其创作的作品无数,均被藏家壶
一直以来,胡洪明以紫砂材质为载体,专攻金银丝镶嵌的装饰技法,并大胆借鉴工艺美术中的姊妹艺术,从商周的青铜器、汉唐漆器、古钱币、玉器等图纹造型,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使紫砂壶既保持传统,又显时代气韵,形成了堆、雕、捏、塑、嵌相交融的多种装饰技法,使作品精美华贵、高雅脱俗。
王寅春,以制作紫砂筋纹器为主要特点,所创《半菊》、《梅花周盤》、《六方菱花》、《六瓣高瓜酒具》、《菊球壶》、《裙花提梁壶》等作品严谨工整,规矩挺括,一丝不苟,技艺风格独树一帜,是紫砂业界近代紫砂筋纹器的代表人物,为紫砂工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紫砂艺术是发现的艺术,创造的艺术。当代紫砂艺术工作者应善于发现自然中的美,善于思考形成新的理念,勇于设计制作出富有时代新意的作品。
“麻姑献寿”,擷取神话的故事,历经久远的风吹雨打,没有被风化。为了美的延续,为了真的再现,为了善的传颂,塑出了麻姑飘逸婉约的神态,素雅清丽的姿色,一脸虔诚地带着寿桃、佛手、石榴、李子、葫芦奔赴瑶池盛会。这仙果,用5种紫砂泥制作,表面一看,活脱脱 的果品,真实是一壶四杯的茶具。造型独运匠心,泥色浑然配置,流溢着超越实体的神韵之美。
顾老自豪地说,‘除了我,谁也配不出大亨壶的丰韵、神彩、精细和豪迈,必先知其人,而后仿其壶,必先知其料,而后用其工,只有心灵和手艺的相通才能品出大亨成壶的心境,才能配出大亨作品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