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历史上的师承情况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紫砂艺人,当推供春。供春是吴颐山的家僮,他从艺之初,是陪主人在金沙寺读书时,“窃仿老僧心匠”,走上创作之路的。他的老师当是“久而逸其名”的金沙寺僧。

    04/02
  • 壶说二代

    在壶艺道路上,壶二代在父辈的光环下承受着压力也充满挑战。他们中的有志者不愿因此在父母的卵翼下庸庸碌碌,为实现对父辈的超越,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03/31
  • 制壶者说壶艺

    一件佳美作品的内涵,必需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如嘴、板、盖、把、钮、脚则,应与整体比例协调,而具有自然活泼的节奏感,高度技巧上的细部刻划,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

    03/31
  • 品茶玩壶

    茶之种类,名目繁多;壶之方圆,韵生千万;壶茗相伴,人人不同。

    03/26
  • 做壶与做人

    做人与做壶都要用心在里面,存善心得善果,修善心,结善缘。这换算到一把壶身上,泡的是好茶,通体透香,是糟粕,则破了壶的金身,惹得一身腐败气。

    03/18
  • 文人紫砂传承者王涛

    他是文人中最懂得制壶的,他是制壶者中最有文人气质的,他的作品经久耐看,他的作品让人深思,他的作品更有令人平心静气的效果,而他离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亦不远矣,我们欣赏的不仅仅是其独特的个性,也欣赏他对文化的品读,他便是文人紫砂的传承者——王涛。

    05/16
  • 任淦庭弟子王品荣

    王品荣早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中期就考入了宜兴紫砂工厂的艺徒班,并且师从七大老艺人之一的任淦庭先生学习陶刻专业,那时他刚满16周岁,和当今紫砂界的徐秀棠大师、谭泉海大师为同门师兄弟。

    03/14
  • 任淦庭弟子鲍仲梅

    鲍仲梅(1944—),陶刻泰斗任淦庭的弟子,与徐秀棠、谭泉海、毛国强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同门。早年从事紫砂陶刻,80年代以来主要从事紫砂壶嵌丝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现为江苏省工艺名人。

    03/12
  • 当代紫砂流派传承

    顾景舟先生被世人尊为“一代宗师,紫砂泰斗”。而在业内,人们一直称呼“顾辅导”。亲切而贴切地说明其紫砂授徒桃李满天下。顾老传人公认的有三家:一徐汉棠,二李昌鸿沈蘧华,三高海庚周桂珍。

    02/12
  • 潜力紫砂艺术家的特征

    有了扎实的基本工之後,实力派的作者可以精确快速的表达设计意涵,用简炼的光素器展现出娴熟的工艺技巧。也许不是费时数月的细做,制作工法与用泥用料却能精准浅显的表达设计意涵与属於自己风格的紫砂语言。

    01/22
  • 从壶看性格偏好

    制壶者如此,玩壶者如是。玩圆器的人性格更中庸、更平和些,玩方器的人品性略显刚直。但也不可一概而论,但看壶友个人喜好如何了……

    01/15
  • 陈鸣远紫砂艺术及鉴定

    陈鸣远,名远,字鸣远,号寉村,亦号壶隐,清初康熙、雍正年间人,相传其父是明代著名紫砂艺人陈子畦。陈鸣远技艺精湛,雕镂兼长,是紫砂史上技艺最为全面而精熟的大师。他无穷的创造力为紫砂工艺开拓了更为宽阔的发展道路,其成就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03
  • 高海庚大师作品赏析

    高海庚大师,以其人格的品位,以其深厚的艺术底蕴和熟练的技艺,信手而成,这是素面素心的美,永恒的美。

    12/27
  • 吴永明谈青灰提梁壶的创作意趣

    我的《青灰提梁》壶融入了我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的紫砂艺术精品。该壶泥质古朴,胎质细腻,把玩手中,别有一番趣味。

    12/20
  • 论时大彬的紫砂壶艺

    大彬制壶多兴起而为,偶然发愤,一二把而已。纵如此,烧成后若不惬意,碎之——名窑宝刀,不可使天下满,使天下满必不佳!

    12/17
  • 紫砂壶工艺大师徐元明解读茶具品鉴理念

    徐元明老师给人的感觉是精干、谦和、睿智。他说:“紫砂陶艺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其内涵,有文化,有艺术性,有表 现力,多与外界交流,不断地从外界汲取思想和养分,即所谓工夫在壶外”,对紫砂陶艺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他坚守自己的原 则,坚持自己设计,全手工精心制作,全年完成陶艺作品15件(套),每件都是精品,获得 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