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道洪

    北京匡时2011年秋拍“紫砂专场”日前落槌。首次出现在拍场的何道洪《三色松竹梅提梁》经过数论竞价后以770.5万元成交,与此前782万元成交的《大涵壶》双双打破了何道洪的个人作品拍卖纪录。

    06/28
  • 吴鸣

    一九九八年应邀访美参加夏威夷大学第二届东西方陶艺研讨会,一九九九年访问荷兰、法国、西班牙,参加《国际陶艺千年大会展》,二零零零年赴澳大利亚堪培拉艺术学院讲学,在学院画廊及悉尼陶艺廊分别举办个人展,一九八

    06/19
  • 朱可心

    早在1932年春,朱可心被邀为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创作参展作品。他经过反复思考,与前辈、同道共同探讨,决定创作“云龙鼎”。鼎为古代传国重器,可以此扬中国国威,显民族精神。

    06/18
  • 尹月华

    宜兴日报、 无锡日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曾作过专题报道。曾参加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工艺美术学术考察、交流和演示,其作品深受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06/17
  • 唐羽壶

    创意亦可诠释唐代陆羽之壶。手中把玩似有穿越时空重温唐风、再现历史的美妙感觉。

    06/15
  • 吴云根

    1956年11月,紫砂厂招收第二批学员共30名,其中汪寅仙、葛明仙、何挺初、范洪泉、许慈媛、范盘冲、王月仙、李有仙、朱丽君、吴欣南、吉德宝、方立品、史玉琴、葛岳彬、陈秀云等15人由吴云根负责带领培养。

    06/14
  • 王寅春

    王寅春是紫砂制作功力很深的艺人,制作茶壶以既多又快又好而著称。传世力作颇多,有《亚明方壶》、《六方菱花壶》、《梅花周盘》、《半菊壶》、《小梅花壶》、《六瓣高瓜酒具》、《铜锤方方》、《圆条茶具》、《汉群壶

    06/14
  • 裴石民

    能够成就“鸣远第二”的声誉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裴石民在仿古作品上取得的成就。

    06/13
  • 顾景舟

    1989年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紫砂”被国家评定为质量银质奖后,他又亲自设计指导一批紫砂精品,参加全国性的展评活动,促使“方圆牌”高级紫砂茶具被国家评定为“金质奖”。  

    06/13
  • 季益顺

    197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高丽君学艺,曾进修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造型工艺,从艺以来,创作新品、精品甚多;追求新的变化、增加文化内涵和趣味性是他的壶艺特色。

    06/10
  • 任淦庭

    他的作品曾被送往欧洲国家展出,部分作品被南京博物院收藏。任淦庭陶刻刀法潇洒飘逸,作品画面书卷气浓郁而自成风格。

    05/29
  • 黄玉麟

    黄玉麟(1842—1913)。清道光二十三年至民国二年,宜兴制壶名匠,原籍苏州,曾被苏州吴大徽聘到家里制壶,黄玉麟在吴家鉴赏到许多古代青铜器和陶器,把这些技术特色融化到制壶中,使之技艺精进。

    05/27
  • 李宝珍

    李宝珍(1888-1941),蜀山南街人。家贫,制壶名师俞国良的徒弟。 1915年由宜兴利永陶器公司应山西省长之邀,推荐李宝珍、李阿时、吴云根三人到山西平定县创办平民陶器厂,李宝珍任技师。

    05/12
  • 俞国良

    俞国良是宜兴紫砂制壶名家,曾受聘至苏州金石家、书法家吴大澄制壶,用印“愙斋”。款式有“汉君壶”、“乳鼎壶”、“白泥大壶”。清末(1900年)为两广总督端方造壶,印款为“陶斋”、“宝华庵”。

    05/11
  • 吕尧臣

    在紫砂艺术征途上,吕尧臣是一位不停歇的探索者。面对斐然的艺术成就,他并不满足。每日里依然思索着新的突破。最终,他将目光回归到人自身。人体,是这星球上最美丽的神灵、审美的象征。他决心用紫砂艺术来表现这万物

    05/11
  • 程寿珍

    程寿珍,清咸丰至民国初期的宜兴人,是一位勤劳多产的紫砂壶名家,师承其养父邵友庭,擅长制形体简练的壶式。作品粗犷中有韵味,技艺纯熟。所制的“掇球壶”最负盛名,壶是由三个大、中、小的圆球重叠而垒成,故称掇球

    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