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紫砂壶上的纹饰,你都知道几种?
紫砂壶的装饰丰富繁多,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乃是其中的纹样装饰。紫砂壶装饰用的纹饰,大多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纹饰,有吉祥、高贵、祝福的美好寓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紫砂壶的装饰丰富繁多,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乃是其中的纹样装饰。紫砂壶装饰用的纹饰,大多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纹饰,有吉祥、高贵、祝福的美好寓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姚志源生于陶艺世家,他的母亲——国大师汪寅仙,是其紫砂壶艺上的指明灯。姚志源从小对线条艺术情有独钟,喜欢玩紫砂泥,常常写写画画。1989年,高中毕业跟随母亲进入紫砂厂……
范建军,字一明、奕明,1962年8月生于江苏宜兴,2009年研高。1979年受教于著名陶刻名家谈尧坤老师,1980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国大师鲍志强系统学习书画及紫砂陶刻技艺,逐渐形成紫砂“微刻”装饰的独特风格。
10月30日下午,陈岩老师做客淘壶人紫砂艺术馆,向我们讲述了他母亲李碧芳大师那辈的往事,他进入紫砂工艺厂工作的回忆,以及他对紫砂壶的工艺、使用、收藏上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惠祥云,男,1968年出生于宜兴制陶世家,为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自幼随父亲学习制壶,后得多位紫砂名家指点,根底扎实、工艺突出,被藏家称为“民间紫砂大师”,其作品不论是选料、造型,还是制作工艺,都可圈可点,精美绝伦,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从九十年代起,因担心紫砂矿源滥采,开始大力收集优质矿源,当时被业内人戏称“藏泥翁”。
吴学远,传世哥窑代表性人物,青瓷老艺人吴献文之子。或许吴学远的名字不为人所熟悉,但他的父亲吴献文却是青瓷界老一辈里的知名人物。上世纪五十年代,吴献文凭借烧制“仿古瓷”好手艺,在青瓷界声名远扬。吴学远从小跟随父亲吴献文学习青瓷烧制技艺,1987年被招入国营瓷厂工作。受父亲熏陶,日用瓷难以满足他对美的艺术追求。每天下了班,他都会尝试去做一些仿古瓷器。“晚上躲在房间里偷偷地做,连邻居都不知道我在干什么。”对于吴学远来说,那是一段隐蔽的岁月,也是一段艰
王寅春是位多产的壶艺家,技艺风格独树一帜,光素器、花塑器都带有强烈的个性;方器规矩挺括,敦厚朴实,筋纹器雍容大方,秀美可掬,很难友人企及。王寅春的一生为紫砂工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紫砂事业培养了大批技艺人员,一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为紫砂陶艺的繁荣和发展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寅春在13岁的时候,被父亲安排到赵松亭的陶坊学艺。当时赵松亭陶坊云集了紫砂业界很多高手,王寅春常向前辈名艺人求教,不懂就问。在赵松亭、赵乾泰督造下,王寅春制壶水平迅速得到了提高,为后来的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七老之一,1988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非常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生平指导的学员也是甚多,一起来看下吧:1:1954年十月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工场成立,成立之前及1953年在丁蜀上袁村收徐汉棠为徒,这是第一个顾景舟徒弟。
时大彬是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宋尚书时彦裔孙,时鹏之子,生平活动期在明代万历朝至清代康熙朝之间。大彬壶艺在明代就享有盛誉,多见于文人记述。明许次纾《茶疏》︰「往时供春茶壶,近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时大彬继供春之后,创制了许多制壶专用工具,创制了许多壶式,并培养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承上启下,发展了紫砂艺术。时大彬的早期作品,坚致朴雅。好仿供春大壶。自从他游苏州娄东,交接陈眉公诸辈后,制壶风格为之一变。制壶由大转小。据称︰时大彬的创作态度极其严肃,每遇不满意的作品,即行毁弃。即打碎十之八
作为藏友,你可知道晚清时期的紫砂八大家都是谁吗?他们分别是:邵大亨、俞国良、邵景南、邵友廷、何心舟、邵大赦(邵赦大)、申 锡、黄玉麟1、俞国良俞国良(1874-1939)原籍无锡,是晚于黄玉麟的名手。生于1874年,制壶技艺精湛。曾受聘为苏州金石家、书画家吴大澄(著名书画家吴湖帆的祖父,历任广东巡抚、湖南巡抚)制壶,后为两广总督端方制壶,名重一时。1915年为葛德和陶器公司、利永陶器公司制壶,所制“四方传炉”为中国选送参加1932年美国芝加哥博
1979年韩美林来到宜兴,韩美林与顾景舟结下一世的友情,两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享不完的乐趣,他们的心贴的很近。他们友情的契合,诞生了“此乐提梁壶”。(韩美林与顾景舟、汪寅仙、周桂珍合影)(此乐提梁)1987年,韩美林设计壶稿,将古文字的意象与风姿,以他独特的视角融入紫砂壶的设计。扁圆身筒之上,高而突出的提梁,动势飞扬,协调呼应,是设计的精髓,力与美的结合,使传统文化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展现民族文化的张力。
我一直认为,紫砂艺术是赶不了时髦的,更不能凭空打造出一个个光宗耀祖的紫砂流派。也从来没听过,仅凭一些职称头衔,奖杯奖状,捐赠博物馆紫砂壶等能提高自身的文化修为。更加不相信,凭借这些与艺术无关的行为,可以支撑出一位流芳百世的紫砂艺术家。紫砂技术是千日之功,紫砂艺术是一辈子的事,能成为紫砂艺术家的,600年来屈指可数。時大彬,陈呜遠,邵大享,朱可心等,在紫砂历史上的地位并没有用职称来垫高的,当代顾景舟也不是仅仅用职称的荣耀来确立地位的。当然,時代的
顾绍培,1945年出生于宜兴陶业世家,中共党员。1958年进宜兴紫砂中学读书学艺,转入紫砂工艺厂后,师承著名老艺人陈福渊,并得壶艺泰斗顾景舟长期悉心指导。从业紫砂60余载,深研诸名师技法,融艺术个性于一体,创作新品100余个。曾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金杯奖;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华艺杯金奖;二十多次获省、国家级工艺美术评比大奖。顾绍培大师作为一名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平生事迹多不胜数,略捡一二与壶友分享。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顾大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