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型赏析:如意壶
自古以来,人们以如意作为原型,从中提炼出心形、灵芝形和祥云形的如意纹样,在众多领域予以运用,而如意与紫砂的结合,就诞生出了许多经典的紫砂器型,其中最著名的三款如意壶,当属仿古如意、云肩如意、大彬如意。
自古以来,人们以如意作为原型,从中提炼出心形、灵芝形和祥云形的如意纹样,在众多领域予以运用,而如意与紫砂的结合,就诞生出了许多经典的紫砂器型,其中最著名的三款如意壶,当属仿古如意、云肩如意、大彬如意。
道光至同治年间,与邵大亨同样为宜兴川埠上袁村的邵友廷对大亨掇球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处理与再创作,友廷掇球因此诞生。友廷掇球介于大亨掇球与寿珍掇球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汉瓦壶是清代中期极为流行的紫砂壶款式,取自秦砖汉瓦中的汉瓦为元素,融入紫砂造型器之中。汉瓦壶造型简洁,庄重古朴,直身筒、大口盖,更便于投茶和清洗,故实用性较强,颇受茶客青睐。
半瓢壶,即曼生半瓢,是清代紫砂大家陈曼生与制壶名家杨彭年的合作经典。以半瓢为器身,造型设计简洁。把梢印“彭年”,底印“阿曼陀室”。壶身铭:“曼公督造茗壶第四千六百十四。为泉清玩。”
惠孟臣,乃明清时期的制壶好手,以擅制小壶驰名于世,尤以朱泥作品为最,后世称为“孟臣壶”。其中梨形壶、水平壶等是孟臣壶的经典代表,它们不仅风靡南国,且早在明末清初之际,就已经远销南洋、日本、欧洲。
使用紫砂盖杯,一方面节省泡茶时间,另一方面便于持握走动。许多壶友对紫砂壶及其泡茶工序已经十分熟悉了,但是关于紫砂盖杯,其有哪些优点?又该如何使用与保养呢?
潘壶为紫砂壶的经典器型之一,源于晚清巨商潘仕成。潘氏家传素嗜饮茶,其又酷爱紫砂,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紫砂壶,一来自用,二来作馈赠之礼,世人就将此一形制的紫砂壶称为“潘壶”。
大亨掇球,由清代制壶大师邵大亨首创,以莲子壶为原型,舍去壶把下留的耳垂,将盖里变为双层。由莲子大壶转变成球壶型,“掇”有坠落之意,意寓“落起来的球”,掇球壶也因此得名。
周盘壶,乃清代陈曼生与杨彭年两位大家合创之经典,梅花周盘则是在其基础上演变而来。紫砂名家俞国良于梅花抽象中得灵感,将传统周盘壶发展为筋纹器样式,壶体变为梅瓣造型,形制严谨,风韵秀美。
石瓢壶演变至今,造型众多,其经典壶式之一平盖石瓢,由顾景舟大师创作于暮年,自传统而来,于时代中创新,与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汉棠石瓢齐名,亦可谓是实用与鉴赏的上佳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