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泥小品壶的魅力
朱泥,属紫砂红泥的一种,因含铁量高、烧成后呈红色而闻名,历来被奉为红泥之中的精品。由于朱泥含砂量低、泥性娇气,烧成的收缩率达30%以上,成型难度极高,故所制多为小壶。
在紫砂界,壶的容量大小是以“品”作为区分来界定的,容量500CC以上为海品,容量300~500CC为大品,容量150~300CC为中品,.容量150CC以下为小品。
一般的选壶者都很注重壶身要周正匀称,口盖要配合得当,流、把、钮要在同一轴线且端正不偏,“明接”要干净利落,“暗接”要续出自然……而作为入门者,在选购紫砂壶时,还应特别注意壶钮、壶盖、壶流、出水孔等部位的细节。
在紫砂艺术中,“石瓢”与“掇只”、“匏尊”、“仿鼓”等传统壶型,在紫砂行内称作“跌不破的形”。国大师徐汉棠曾就“汉棠石瓢”谈及精品“石瓢”壶的特点,他认为一把好的石瓢壶应具备“造型简练,古朴大方,端庄稳重,刚韧有劲,敦实调和”的特质。
施黛智毕业后即跟随父亲施小马学习全手工制壶技艺,潜心钻研,擅长紫砂壶和紫砂花盆的设计与制作。沈律亦跟随岳父施小马潜心学习,精于紫砂造型设计及制作,沿袭施氏风格。
抽角壶,是紫砂壶的传统造型之一,有根据方器加以改良的,如四方抽角、六方抽角、八方抽角等,也有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上进行演变的,如抽角石瓢、抽角提梁等。无论是哪种造型演化而来,抽角的气、神保持不变。
提及雪华壶,就不得不提到紫砂泰斗顾景舟。雪华壶是顾景舟大师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原创款型,在经历“文革”之后,顾老有感而发,雪华壶应运而生,壶名取瑞雪兆丰年之意,故又名“雪花壶”。
环龙三足壶,由顾景舟得意徒弟、周桂珍丈夫高海庚早时所设计,后由周桂珍制作面世。因周桂珍首次制作的环龙三足是由我国著名的红学家、被称作“国学大师”的冯其庸题书,这也间接成就了此壶在紫砂界的重要地位。
柱础壶,造型灵感源自古代建筑中用来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柱础”,此壶型最早见于曼生壶系,为清代嘉道年间,书法篆刻家陈曼生与制壶名家杨彭年设计制作,可称之为“曼生柱础”或“彭年柱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