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壶收藏只认职称吗?

    许多普通藏家收藏紫砂壶先看制壶人的职称,而紫砂壶的价格也与制壶人的职称一道水涨船高,职称越高价格越贵。这在张明强眼里看来,是一个畸形的现象。“普通爱好者很难对紫砂壶的价值进行判断,只得以做壶者的技术职称作为重要依据,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唯职称论’的怪现象。但是,技术职称是劳动部门通过考试确定的,目前是职称越高所做的作品价格也越高,于是许多人的精力不是放在创作上,而是如何能考到职称上。传统紫砂工艺人员的技术职称衡量的是成型技术,绝不是艺术。很多人花钱买文凭,花钱买职称,职称成了金钱的奴隶,敛财的工具。

    08/27
  • 单把价格300和单把价格3000的壶,区别在哪里?

    紫砂壶是反映时代风尚的产物,某个时代的品味,规范了它的造型及纹饰。纵观紫砂壶的历史演变,一般都表现为由粗趋精、由大趋小、由简趋繁,复又返璞归真从简行事,经历了古朴、华丽、淡雅的三个阶段。一、好壶差壶区别壶都是人做的,做一把好壶需要花很多的时间。举个例子,如果现在有两把壶放在您的面前,一把是一个人花了一整天的功夫做的,另一把只花了他半个小时,按每天工作时间八小时计,后面那把他每天可以做十几把,可以想象每天十几把的壶一定

    08/20
  • 黄美金《金油滴建盏》

    黄美金,男,1956年出生,国际注册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窑建盏金油滴制技艺),现任福建建阳御窑陶瓷研究所荣誉所长兼技术总监。从事陶瓷40多年来,其制作的金油滴建盏,金斑璀灿,光彩夺目,乃迄今为止全世界陶瓷界尚无人可以比肩。多件作品先后被上海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院收藏。多家电视台先后多次对黄美金的金油滴作了相关的报道。建盏自宋代盛行之后,技艺断传,直至当代,黄美金一路坚守着建盏技艺的烧制和研究,如今,他烧成的精品“金油滴”建盏,尚无人能企及。此盏圆口外撇,束颈,深弧腹,加

    08/21
  • 徐达明作品《全手润砂》

    徐达明(1952—2016),2008年研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10年 第二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宜兴紫砂陶艺世家徐门第四代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的长子。他设计创新运用多种材质与紫砂相结合,表现紫砂新语言,体现了远古传统文化的雄气与江南细工的融合。《全手润砂壶》是徐达明大师于癸未年(2003),采用自配的原一厂老紫泥砂料全手工制作,深沉朴茂的老泥上,以徐汉棠大师家传的铺砂技法装饰,一粒粒段砂如天上繁星闪烁,壮丽美观。壶身是从圆形一点一点拍打成方圆结合的造型,非常考验制作者的基

    08/21
  • 国大师,曹亚麟《玉趣》

    曹亚麟,1955年出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12年 第六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师从国大师鲍志强。1980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设计专业,现在中国紫砂博物馆专业从事紫砂陶艺术的创作和研究,作品深受海内外壶友的欢迎。

    08/21
  • 紫砂七老蒋蓉传人,范永良《荷花壶(五件套)》

    范永良,男,1943年生于宜兴,2011年研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三届),师从七大老艺人中的蒋蓉大师。1959年进厂,为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创始人之一,善制花器,是传统类花器的代表人物。

    08/21
  • 徐汉棠长子,徐达明《全手石瓢》

    徐达明(1952—2016),2008年研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10年 第二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宜兴紫砂陶艺世家徐门第四代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的长子。他设计创新运用多种材质与紫砂相结合,表现紫砂新语言,体现了远古传统文化的雄气与江南细工的融合。

    08/21
  • 花器大家,顾道荣《特大束柴三友》

    顾道荣,1937年生于宜兴,花器大家,2012年研高,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1年 首届),师从七大老艺人之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现顾道荣老师已是花器大家,多年来吸取前辈艺人之艺术精华,开创自己的独特艺术道路,佳作层出不穷,尤以花货见长,形象逼真、寓意深刻,技艺精湛,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

    08/21
  • 研高,省大师沈建强代表作《小英雄》

    沈建强,1957年生于宜兴,2012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6年 第六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二届);作品以筋纹器见长,91年开始对紫砂筋纹器的潜心研究,业界有“藏筋瓤,找建强”之美誉。

    08/21
  • “四小龙之一”季益顺《万事如意》

    季益顺,1960年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78年进厂随研高高丽君学艺,被海内外收藏家赞誉为“壶界四小龙”之一(另有江建翔、陈国良、施小马),是紫砂艺术承前启后的扛鼎人物。

    08/21
  • 砂壶名家孔小明作品《鹏程万里》

    《鹏程万里》是孔小明老师2010年采用原矿紫泥制作的绞泥方器作品,此款曾获2004年首届宜兴陶艺装饰展优秀奖。孔家壶代表作品有二,方器与绞泥工艺,此鹏程万里壶,将方器与绞泥工艺结合,更具收藏价值。

    01/15
  • “孔家壶”孔小明《金龟出水》壶

    孔小明,男,1962年出生于制陶世家,2014年高工。1992年进厂,受到潘持平老师指点和吕尧臣老师作品风格影响,1990年与兄弟孔春华、姐姐孔新华推出了“孔家壶”紫砂艺术品牌,紫砂绞泥技法,出神入化,目前宜兴可达此境界者,屈指可数。在方器的制作和创新上,“孔家壶”是行业公认的实力派。

    10/23
  • 老艺人,王石耕《鸳鸯套组》壶

    王石耕,原名王长根,1922年出生于宜兴王氏紫砂世家,研高、江苏省名人、现代紫砂界“实力派代表”。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壶制作大家,为“民国七艺人”之一。石耕子承父业,从小就跟父亲学艺制壶,擅长筋纹器、方器,“王派壶艺”传人,惜于2014年去世。

    10/23
  • “梅王”沈汉生《茗香》壶

    沈汉生,字石羽,1946年生,2005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1年 第五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1年 首届);1959年进厂,师从范泽林、谈尧坤;1960年跟著名陶刻大师任淦庭学艺,专功金石陶刻,铁笔传神,刀法精妙,作品多次获奖,收藏价值极高。

    10/23
  • 姚志源精品壶《佛手》

    佛手与桃子、石榴被共称为“三多”,分别象征多福、多寿、多子,寓意吉祥。此佛手壶将佛手果自然形态合理转化变形,佛手果末端合拢成壶流,佛手蒂处以树桩壶把代替,更巧妙地将叶片制成壶盖,盖与身以金黄可爱的小佛手果装饰,色泽鲜嫩,小巧精致,栩栩如生。

    10/15
  • 【镇馆之宝】国大师何道洪作品

    何道洪,1943年出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 首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58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王寅春、裴石民学艺,1976年进中央工艺美院深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多件作品被故宫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香港茶具文物馆、中央工艺美院收藏或选作国家礼品, 醇厚雄劲、工艺精湛是何道洪在传统基础上提炼、形成了他个人的何氏风格。《金律壶》为何道洪大师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设计并制作的作品,采用原一厂小红泥制壶,经调砂工艺,泥料上金砂如梨皮般自然分布,犹如繁星闪烁,十分美观。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