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纠结紫砂壶的出水孔选择?看完不再进入误区。
有很多壶友买壶,有的喜欢球孔,因为球孔出水不容易堵住茶叶出水比较爽,当然也有喜欢网孔的,这类壶友较多,独孔的老壶比较多。
紫砂艺术,直至整个工艺美术里的诸多美感都是通过形式开显出来的,主要凭借视觉上的形式美如线条美、质地美、结构美等一一传递给受众。这种视觉上的形式美究竟与艺术家的创作本性有怎样的关系?
本文专门介绍上海博物馆馆藏,紫砂雅玩陈设、文房用具,不涉及紫砂茶器。这些雅玩陈设、文房用具,大多是仿生作品。以紫砂丰富多变的泥色,展现特有的仿生肌理,精妙绝伦!
关于紫砂壶的起源朝代,说法颇多,但至少从明代正德年间算起,到现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这风云变幻的几百年间,紫砂壶也经历了一些变革。但这一路走来,紫砂壶却“装”下了古典的诗、书、画、印,以及前人的信手天工。她就像个采花的姑娘一样,不断拾得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而融入自身。
在我们追逐紫砂茶器的同时,你是否知道名家、大师们的紫砂酒具作品,它们同样精工精致、神韵俱佳,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精品酒具,目光流转处,你是否嗅到了悠悠的酒香?
紫砂壶界有这样一句话;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因为泥料的调配、窑温与烧法都会对壶的品相有影响,而烧成后的收缩率也有不同。再者,紫砂矿脉的泥性都不尽相同,既要配出原作的泥、款、功,又要体现作品的形、神、气,绝不是捏几把砂土那么简单的事。顾景舟的忘年交,唐国新1988年春去黄山游玩,碰到一把盖子破损的,邵大亨紫砂壶,当即花80元买下。回去后直奔顾老家中,顾景舟只看了一眼便断定是真品,接着顾景舟笑言;我来配个盖吧!
品茗赏壶,巡茶满盏之时,一把壶的出水如何,常是众目关注的焦点,若是出水如柱,平稳而顺畅,直入杯底静默无声,定会赢得啧啧称赞,让人喜形于色。壶的出水问题,历来一直受到众多名家里手们的重视,也是玩家选壶时必不可少的一项测试内容。
纵观顾景舟大师的艺术人生,其作品绝大部分是光货茶器,但顾景舟大师的花货茶具亦是神韵动人、超凡脱俗,同样是不可复制的经典。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顾老花货茶具撼人心魄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