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出水好不好,看壶嘴
壶流的形状、长度,水孔的位置等,决定了一把壶能否“出水七寸不散花,收水利索不流涎”。但是,壶流的形状、长度、水孔的位置等,又必须和壶型相配。
沈汉生,字石羽,1946年生,2005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1959年进厂,师从范泽林、谈尧坤前辈;1960年跟著名陶刻大师任淦庭先生学艺,专功金石陶刻,铁笔传神,刀法精妙。作品多次获奖,收藏价值极高。
周桂珍,女,1943年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58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在紫砂名人王寅春门下习艺,学习紫砂成型的基本技法和知识。1961年,得“紫砂泰斗”顾景舟的悉心指导。她的紫砂作品大气、豁达、洒脱中也蕴含着女性的秀丽与和美。工艺精湛,儒雅大度是她的壶艺风格特征。
提梁壶,是安装在壶身上方,与壶流在一条直线上的壶把。提梁与壶身的重心在一条垂线上,提执省力,不易磕碰,但斟注时不甚便利。提梁壶比端把壶出现的年代要早。宋代以前饮茶,壶用于煮水,提梁壶置于炉上较为方便。
正规的壶底,应是与全壶一气贯通的。壶底可分为方与圆、凹与平、圈足与起脚、筋纹与树桩等形式。由此演绎,表现极为丰富:圆圈足如碗罐瓶盘之底;方圈足如环城、开门之底:凹底多为瓜柿橘桃之底;起脚多为乳钉、卷足、鼎柱、兽脚之底;筋纹讲究的是底盖呼应、纹理明通暗合;树桩要求的是随形而变、底圈自然和谐。 筋纹壶,继承中创新,可藏拙,也藏巧,壶底纹理优雅,匠心独运,开辟了一方世外桃源。经过几百年的演进和反复的推敲,使一些经典壶的壶底有了定律。如钟形壶内置
储亦斌,1966年生于陶都宜兴陶瓷世家,2016年高工,绝对的实力派花器名家,1982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国大师吕尧臣学艺,得到其言传身教。为其制壶技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得到花器大师蒋蓉的悉心指导,得以真传;作品主要以全手花器见长,所制花货精雕细琢,工艺细腻逼真,近年来得到众多壶友热捧。
曾有壶友抱怨:我买的壶,不小心把盖摔了,去找做壶的艺人,他竟然不愿意给我配壶盖!我花钱买你的壶,你凭什么连个小小壶盖都不帮我补?如果壶商轻易就给你配了一个壶盖,这时你反而要当心,为什么这么容易就配了个一模一样的盖子。在紫砂行业里有句话: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为什么呢?
徐秀棠是紫砂雕塑的开创者,他在传统茶壶的花货、光货、筋囊外,将塑器发扬光大,自成一脉。在书画艺术深厚学养的基础上,汲古铸今,自觉以陈曼生为榜样,致力于陶刻艺术的独创性和文化内涵…………
茶艺讲究优雅美观,大到茶席布置、单品选择;小到泡茶时的手势等,都是为提升视觉效果。我们日常泡茶时大家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来,但如果能让泡茶也变得更有艺术感生活也能多份情趣。
众所周知用紫砂壶泡茶是非常好的,其主要特点是用紫砂壶泡出的茶色香味皆蕴。但是,健康专家提醒人们,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劣质紫砂壶,喜欢喝茶的朋友们一定要当心,使用劣质紫砂壶泡茶危害很大,可使人慢性中毒。
20年前,在陶都宜兴紫砂界,有一位名叫汤杰的青年艺徒,以一件现场操作的“小报春”作品,赢得在场评委的一致好评。在100多个艺徒中脱颖而出的汤杰并不知道,这场考试还意味着他命运的一次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