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筋纹器|紫砂壶中工艺绝难之作

2019-01-14

筋纹器,又叫筋囊货,“筋”为“骨”、“囊”为“气”,表现的是收勒之力、表现的是鼓胀之力。筋囊壶的要求是:壶体内外皆为筋囊;筋囊构成须生动流畅;壶口与壶盖的筋囊要上下对应、连接严密,体现了一种数字般的精巧和秩序之美。

筋纹器历史:自唐代以来,金银器、铜器、锡器制作酒具就盛行此类器形,所以明代万历年间是紫砂壶初盛期,也多采用筋纹器造型,明万历”四大家“都以制筋纹器为主,如董翰的菱花式壶、时大彬的十八瓣菊蕾壶等。至清中期,邵大亨的《八卦龙头一捆竹》的出现,将紫砂筋纹器的创作推向一个崭新的局面。

蒋小彦作品《大圆条》

筋纹器制作:紫砂分为三大类,光器、花器和筋纹。筋纹能单独分为一类,不仅和它的成型技艺有关,也和它的造型特色分离不开。

筋纹器紫砂壶工艺的制作难点

筋纹常见有三、六、八、九、十二、十八、三十六瓣之分,可纵横变化分割,亦可作回旋处理。一件成功的筋纹器紫砂壶,其筋纹随着造型形体的变化而深浅自如,筋囊线条纹理清晰,紫砂壶制作精工,口盖准缝,任意调换壶盖的方向合到口上,都很滑爽吻合。

蒋小彦作品《西施浣纱》

壶身、壶盖、壶钮、壶底、壶子口构成主体造型,每一个立点,均有它平面形状组成,外圆与放射线切点的精度是关键、毫厘都差不得,否则会产生口盖不能合缝及相互转换。壶内线型处理亦依赖此类工具,筋纹器之纹线贯穿全壶,内外亦相吻合。

不仅是形体比例的协调,更重要的是壶身主筋纹线与嘴、把附的贯气,故粘接、琢嘴把的修整,是件十分细致的工作,耐心制作并一气呵成,挺括流畅才会产生得体,妙若生成。制作精美的筋纹器,也是对制壶老师工艺的一项挑战与认可。

邵顺生作品《葵仿古》

历代陶手中,擅长此道者,不乏其人,如明代董翰的“菱花式壶”、时大彬制“十八瓣瓜棱壶”、清代陈鸣远的“南瓜壶”到近代王寅春的“半菊壶”、“圆条壶”,乃至当代艺人通过孜孜不倦的追求所创造出来的一件件更丰富、更精美的筋纹器,无不体现出其艺术魅力。

the end
相关阅读
陈仲美-宜兴紫砂壶名家
宜兴紫砂壶名家徐友泉
紫砂陶刻领域的“三石”传奇
宜兴紫砂壶名家李仲芳
玉成窑文人紫砂的两大代表人物
宜兴紫砂壶名家时大彬
宜兴紫砂壶名家李茂林
宜兴紫砂壶名家冯桂林
紫砂壶镶金银丝第一人:鲍仲梅
紫砂巨匠时大彬的弟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