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周高起所著的紫砂经典《阳羡茗壶系》中,作者效仿前人的诗品、画品体例,对紫砂壶艺进行了精微的分类品评。“神品”这一章节,他仅将两位大师收录于此,即陈仲美与沈君用。
其中,来自江西婺源的陈仲美,其艺术生涯虽略晚于一代巨匠时大彬,却早已声名鹊起,其成就与传奇更令人叹服。
陈仲美盉形壶
陈仲美早年活跃于瓷都景德镇,以高超的摹古技艺闻名遐迩。《景德镇陶录》记载其作品“四方竞重金购之”,足见其深受追捧。
陈仲美瑞兽壶
然而,陈仲美志存高远,深感当地瓷业竞争激烈,难以完全施展抱负、成就独树一帜的声名。于是,他毅然作出重大抉择:转赴江南陶都宜兴,投身紫砂艺术领域。这一转向对他而言亦是顺理成章,因其常往来于苏南经商,对宜兴丁山一带并不陌生。
陈仲美横云壶
转战宜兴紫砂界,陈仲美果然如鱼得水,开辟了全新的艺术天地。他精通泥料配制,并以其“类鬼工”般的卓绝技艺,创作了大量清供文玩。其作品多以仿生拟态见长,巧夺天工,“壶相花果,缀以草虫,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
陈仲美束竹壶
他更是紫砂史上首位系统引入雕塑技法的大师,曾创作紫砂观音大士像,“庄严慈悯,神采欲生”,达到了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至高境界。周高起盛赞其“重锼叠刻,细极鬼工”,“巧穷毫发”,精准概括了陈仲美在精雕细琢、穷尽毫发之微方面的登峰造极。
陈仲美兽钮壶
令人扼腕的是,这样一位正值盛年的紫砂奇才,却在艺术巅峰之际因病早逝。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评价其“心思殚竭,以夭天年”,言语间不仅是对其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暗含对其呕心沥血、英年早逝的深切惋惜。
陈仲美蟾蜍水盂
陈仲美对紫砂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1)技艺融合的桥梁:他成功地将景德镇先进的造瓷技术与丰富的造型装饰理念带入宜兴,显著增强了瓷器与紫砂两大陶瓷门类之间的艺术联系与技术交流。
(2)仿生风潮的推动:他精妙绝伦的仿生拟态创作,极大地推动了紫砂艺术中仿自然形态器皿的流行与发展,拓宽了紫砂的表现领域。
陈仲美紫砂犀尊
陈仲美,这位生于明万历年间,由瓷入砂的艺术大师,以其殚精竭虑的创造、鬼斧神工的技艺和融合创新的精神,在紫砂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神品”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