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艺术中,制器与陶刻始终如影随形,共生共荣。世人往往对制壶大师如数家珍,而那些赋予紫砂以书画灵魂的陶刻名家,其光芒却常被遮蔽。
今日,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三位艺名皆嵌有“石”字的陶刻巨匠,他们以其卓越的才情与深厚的功力,在紫砂陶刻史上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共同谱写了紫砂界的“三石传奇”。
1.石溪:任淦庭
作为“紫砂七老”中唯一专精陶刻的艺匠,任淦庭堪称近现代紫砂陶刻的泰斗级人物,陶刻艺术造诣堪称登峰造极,尤以书法刻绘冠绝一时。
顾景舟制、任淦庭刻 大石瓢壶
刀笔之下,书法骨力遒劲,线条如铁画银钩,真、草、隶、篆诸体皆精,尤以大篆与古隶独步艺坛。
储达章制、任淦庭刻 象鼻三足如意瓶
令人称奇的是,他竟能左右开弓,双腕运刀如飞,篆刻技艺圆熟自如,熔铸百家,形成了自成一格的艺术风貌。
萧坤生制、任淦庭刻 花鸟赏瓶
因作品布局精妙、意境深远,书绘相映,堪称绝品,他被后世尊为“近现代紫砂陶刻第一人”。其艺号“石溪”,亦暗含与下文“二岩”的深厚渊源。
任淦庭刻 狮钮瓜棱壶
2.北岩:邵云如
邵云如,号“北岩”,活跃于晚清民国之际,既是享誉江南的书画名家,同时亦是引领一代风气的紫砂陶刻大家。
陈士清制、邵云如刻 兽耳斧头尊
在艺术传承的脉络中,邵云如扮演了任淦庭亦师亦友的关键角色。任淦庭早年曾拜师于卢兰芳门下学艺,而邵云如恰是卢兰芳的挚交,二人志趣相投,时常切磋画理刻技。
邵云如自制自刻长生无极瓶
当邵云如了解到年轻的任淦庭身患耳疾、交流不便时,非但没有疏远,反而倾注了更多的关怀与耐心。他深知艺术传承之重,常常不厌其烦地以纸墨、竹刀为示范,一笔一划,一刀一刻,将书画布局、刀法运用的精髓倾囊相授。
福亨制、邵云如刻 斛形壶
这份超越寻常师徒情谊的提携与教导,如春风化雨,令任淦庭获益良多,为他日后在陶刻艺术上的登峰造极奠定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戴国宝制、邵云如刻 仿古双铺首尊
3.岩如:蒋永西
蒋永西,号“岩如”,民国时期宜兴赫赫有名的镌刻艺人,常为当时制陶名家的作品题刻书画。
顾景舟制、蒋永西刻 传炉壶
蒋永西正是邵云如先生的亲传弟子,“岩如”之号,清晰昭示了他对恩师邵云如(号北岩、亦署岩如逸人)艺术衣钵的虔诚继承。
吴云根制、蒋永西刻 柿子壶
按此师承脉络,任淦庭与蒋永西之间,便自然地结下了半个师兄弟的情谊。这份情缘在两人共事于著名的毛顺兴陶器店期间得以深化。在毛顺兴,任淦庭与蒋永西相交甚笃,艺术上更是珠联璧合,默契非凡。
范大生制、蒋永西刻 竹鼓壶
他们开创了一种精妙的合作模式:通常由书画造诣更高的任淦庭负责在陶坯上精心布局、勾勒绘画或题写诗文,再由刀工精湛、深得邵云如真传的蒋永西执刀镌刻。
蒋永西刻东坡提梁壶
两人心意相通,合作无间,其联袂创作的陶刻精品,往往落以“漱石”为款识。这“漱石”之款,不仅成为他们艺术友谊的金石见证,更代表了民国紫砂陶刻史上的一段佳话与一个艺术高峰。
蒋永西刻花鸟诗文葵口花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