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宜兴紫砂壶名家徐友泉

2025-07-08

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名手徐士衡(字友泉)以其非凡的才华与创新精神,成为继其师时大彬之后又一座高峰。他不仅是时大彬的得意高足,更与时大彬、李仲芳并称“壶家三大妙手”。

徐友泉紫砂壶

徐友泉三足鬲壶

徐友泉的紫砂之路,始于一段趣闻。据明人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记载,其父仰慕时大彬壶艺,延请至家塾。一日,少年友泉强求大彬捏塑泥牛玩乐未果,便夺其制壶泥料奔出门外。恰见树下眠牛将起,一足犹屈,他凝神观察,随即捏塑,竟将卧牛神态捕捉得惟妙惟肖。

携归请大彬品鉴,这位名师一见之下惊叹道:“以你的天赋才智,他日成就必在我之上!”自此,徐友泉正式拜师学艺,开启了他的紫砂生涯。

徐友泉紫砂壶

徐友泉葵花方壶

徐友泉在紫砂艺术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尤其在造型与泥色两方面成就卓著:

他深研古器,将商周青铜礼器如尊、罍等的庄重形制与纹饰精髓融入紫砂壶创作,成功烧制出提梁卣、扁觯等仿古佳作,赋予紫砂以古朴厚重的金石韵味。

徐友泉紫砂壶

徐友泉仿古虎錞壶

其壶式设计绝不囿于一格,变化极其丰富。文献记载其款式繁多,如汉方、小云雷、蕉叶、莲方、菱花、鹅蛋、分裆、索耳、美人、垂莲、大顶莲、一回角、六子等,可谓“种种变异,妙出心裁”。他善于捕捉自然与生活中的意象,化为壶艺造型,展现了极高的造型天赋与想象力。

此外,徐友泉手工极为精细,尤其擅长制作仿古铜器风格的壶器,壶盖与壶口密合严谨,达到“密不透风”的境界,工艺令人叹服。

徐友泉紫砂壶

徐友泉莲瓣纹龙首茶壶

徐友泉在紫砂泥料的调配与呈色上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堪称调泥圣手。他尤其精于配制复合色调的“合色土”,极大拓展了紫砂的艺术表现力。

经他妙手调配烧制出的泥色,绚丽多姿,名目繁多,如:娇艳的海棠红、深沉的朱砂紫、温润的定窑白、华贵的冷金黄、雅致的淡墨、古朴的沉香、清透的水碧、斑驳的石榴皮、明丽的葵黄、变幻的闪色、自然的梨皮等。这些丰富的泥色,为他的千变壶式披上了最相宜的华彩。

徐友泉紫砂壶

徐友泉弦纹盉式三足壶

时人对其作品推崇备至,赞其“毕智穷工,移人心目”。清代鉴赏家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中更给予他至高评价:“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认为徐友泉能够融汇古今规范,技艺变化随心所欲,已臻于“技进乎道”的化境,是紫砂艺术的集大成者。

徐友泉紫砂器

徐友泉瑞兽香薰

然而,这位技艺已入化境的大师,晚年却常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大彬)之粗。” 此言既流露出对恩师艺术境界的无限敬仰,也体现了他对紫砂艺术本质的深刻理解——在返璞归真、大巧若拙的境界面前,即便是极致的精巧也显得刻意。

徐友泉紫砂盆

徐友泉腰圆浅盆

徐友泉的成就与自省,共同构成了他在紫砂艺术史上独特而耀眼的光芒,其“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的创作理念,至今仍启迪着后人。

the end
相关阅读
紫砂陶刻领域的“三石”传奇
宜兴紫砂壶名家李仲芳
玉成窑文人紫砂的两大代表人物
宜兴紫砂壶名家时大彬
宜兴紫砂壶名家李茂林
宜兴紫砂壶名家冯桂林
紫砂壶镶金银丝第一人:鲍仲梅
紫砂巨匠时大彬的弟子有哪些?
宜兴紫砂壶名家徐汉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