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这把经她配盖的乾隆御用壶,拍出480万高价!

2024-10-29

在江苏观宇2023年秋季拍卖会汲古涵新专场上,一把宜兴窑紫砂胎泥绘烹茶图题乾隆御制诗文执壶以480万成交,成为本场拍卖中的最高落槌价。

汪寅仙配盖

观此壶,紫泥砂胎,撒口、束领、溜肩、硕腹、阔平底,曲线优美而柔和,给人端庄秀丽之感,壶附伞形盖,盖顶置圆珠钮,三弯流嘴搭配螭龙形壶把,比例协调。

更值得一提的是此壶独特的装饰手法:壶身腹部正反两面均作长方如意角开光,一面用本色紫砂泥浆堆绘山水人物烹茶图,画面构图优雅,层次清晰生动,另一面以楷体篆刻乾隆御题诗《夜雪烹茶偶作》,句末镌刻“乾”(圆)、“隆”(方)篆书印章款,书刻功力之深实为难得,是一件极具皇家气魄的紫砂作品。

汪寅仙配盖

就全壶的整体感而言,如若不提,很难想到此壶的壶盖乃是后配的,可见配盖之人功力之深。那么,配盖之人为何人?

揭下壶盖,盖内赫然刻有“丁亥配盖 汪寅仙”字样,并在气孔处钤“寅仙”圆印,方知其为国大师汪寅仙所配。

汪寅仙配盖

2007年,汪寅仙的一位朋友拿来这把壶托她配盖,朋友告知汪寅仙,他原先曾找人配过盖,但是配成了一个类似于笑樱壶的盖子的样式,无论是从泥料还是与壶体的匹配上来说,都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就想找她重新配一个更接近壶本身样式的盖子。

在紫砂界,素来流传着“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的说法,足见单配壶盖的成本和风险高出制作整壶数倍,故而配盖难,配好盖更难。

为了能把壶盖与原壶配得更匹配一些,这把壶留在汪寅仙家很久,而且这个器型算是很特殊的,能查找到的资料有限,还原难度很大,因此汪寅仙每天都会仔细端详它的做工和泥料,力求完美地还原它本来的面貌。

汪寅仙配盖

根据汪寅仙本人所述,在给这把阔底壶配盖之前,她也见过一些类似的器型。

第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汪寅仙与另外几位紫砂艺人受邀去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院长从故宫的库房里拿出来几把明清时期的紫砂器皿供他们欣赏,其中有一件就跟这把壶很相似。

遗憾的是,那时候还没有相机,没办法用照片保存下来,但是因为它的器型很特别,当时就给汪寅仙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后来在平时学习工作的时候,她也从书里面陆陆续续看到过一些资料,知道这是清朝御用的一种酒器。

第二次遇到这种器型,是在山东的一家博物馆里。整体器型是大致一样的,只在壶体颈部有些许差异,这把壶颈部比较纤细挺拔,汪寅仙看过的资料里面,颈部都会矮一些,粗一些。且这把壶壶体一侧的诗文也不是贴塑,而是刻上去的。另外,它的泥料是非常光滑细腻的,比之以前看到的用料都要好。

汪寅仙配盖

在配盖的过程中,泥料配到合适的颜色和质地之后,就要考虑器型的协调问题了。在汪寅仙看来,虽然自己在配这把壶的盖子之前也遇到过同种器型的作品,但这毕竟是御用的酒壶,不能做出一个不伦不类的盖子,而必须要跟它的壶体匹配,所以不能光凭脑子里记住的那个大概的印象,一定要有所依据才能开始着手制作。

同年,正巧汪寅仙被邀请赴北京为故宫制作一批藏品,利用这个机会,她又在故宫里查到了一些资料。有了史料的支持,汪寅仙就在这个基础之上,结合了一些这把壶自身的特点,配出了一个盖子。壶钮基本上与资料上的保持一致,盖面的弦文略作改动变成了凸起的样式。

汪寅仙配盖

另外,还有一个很难办的问题,就是泥料从生坯到到烧成过程中会有收缩现象,要做到配盖与壶体严丝合缝是很难的,好在经过了几次尝试,才最终配出了一个非常令人满意的盖子。

将新配的壶盖与壶口相合,不仅形制、大小浑然一体,而且色调、工艺、神韵都配合得天衣无缝。在汪寅仙的手下,这把“残”壶重新焕发出光彩,堪称两代紫砂大师智慧和壶艺的完美结合。

the end
相关阅读
省大师范洪泉十大花器代表作
那些被选为国礼的紫砂壶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那些紫砂壶
盘点出土的八件时大彬紫砂壶,一睹时壶风采!
紫砂大师徐秀棠谈收藏当代名家作品的注意事项
紫砂作品鉴赏:方壶之秀·周志良《四方桥顶壶》
紫砂作品鉴赏:实力派国大师·周桂珍《德钟壶》
紫砂作品鉴赏:中青辈实力派·陆小强《矮石瓢壶》
紫砂作品鉴赏:中青辈实力派·恽志培《三足菱花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