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三足高腰线提梁壶

2025-07-03

宜兴紫砂造型借鉴古器并不鲜见,紫砂泰斗顾景舟尤谙“师古而化古”之道,其作品往往脱胎于深厚的传统文脉,又焕发出卓然不群的创新光芒。三足高腰线提梁壶,便是他汲古开新、技艺圆融的巅峰之作,堪称紫砂艺术中“古韵今风”的典范。

三足高腰线提梁壶

三足高腰线提梁壶造型

此壶的造型灵感,深植于华夏文明的青铜礼器宝库。顾景舟敏锐地捕捉到商周青铜器雄浑凝重的气韵,将提梁的刚劲、三足的稳健、圆腹的饱满以及肩部弦纹的秩序感,巧妙地熔铸于一壶之中。

壶身取“扁珠”之形,轮廓圆融敦厚,饱满如古钵,蕴含着内敛而磅礴的力量。壶肩精饰三道弦纹,如历史的年轮,向上呼应着内嵌微隆的壶盖,形成富有节奏的视觉韵律。

盖中央耸立一枚宝珠式钮,其浑圆的形态与壶身主体遥相呼应,比例精妙,大小相宜。壶嘴设计尤为精到,采用二弯短流,线条凝练含蓄,出水爽利,厚实的质感与整体气韵相得益彰。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三足高腰线提梁壶

最令人叹服的,莫过于此壶对空间与结构的精妙驾驭。腹下三枚象足,并非简单支撑,其流线起伏婉转,如象腿般充满韧性与力量,稳稳地支起全壶,营造出鼎立乾坤般的稳重与霸气。

壶肩之上,提梁以三段粗壮的直线圆柱构筑,转折处圆中寓方,棱角分明却又转折利落,结构坚如磐石,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力学美感。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三足高腰线提梁壶

尤为精彩的是,这硬朗的方形提梁框出的虚空间,与下方浑圆饱满的壶体形成了强烈的虚实对比与方圆交融。这种对立统一的哲学意蕴,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

提梁线折弯后形成的上部空间,巧妙地由肩部三道圆环弦纹在视觉上予以平衡,使整体构图稳重大气,毫无头重脚轻之感。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三足高腰线提梁壶

通观全器,造型光素无华,仅在肩部饰以三道弦纹,却平添无限古意。壶身以流畅的圆弧线条为主,力求浑圆饱满,象征天圆;而提梁则框出一片刚正的方形空间,暗喻地方。方与圆的对话,虚与实的呼应,在此壶上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顾景舟以其炉火纯青的技艺,将青铜器的庄重古雅与紫砂泥料的温润质朴完美融合,化金石之刚硬为陶土之柔韧,赋予了古造型全新的生命力和文人化的审美情趣。整器散发着一种雍容华贵、壮硕古雅的气质,雄浑中见精微,朴拙中显灵秀,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顾景舟紫砂款识

顾景舟“荆南山樵”印款

壶底钤有“荆南山樵”四字方印,此乃顾景舟艺术生涯中极具标志性的自镌印款。据考,此印启用之时,正值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先生离开繁华的上海,返回宜兴故里之际。盖内则钤阳文篆书“顾景洲”方印(顾老原名景洲)。两方印鉴,清晰地指向此壶创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初这一重要时期。

“荆南山樵”之号,深藏顾老彼时的心境。在沪期间,他与吴湖帆、江寒汀、唐云等海上书画名家过从甚密,深受文人艺术熏陶。这段经历促使他萌生归隐之思,向往如樵夫般隐逸山林、以制壶为乐的恬淡生活。此号不仅是一个印记,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三足高腰线提梁套组

三足提梁壶所散发出的那份超然物外的宁静、返璞归真的古意以及浑厚内敛的贵气,正是顾景舟历经世事沉浮后,艺术沉淀与心境升华的结晶,是对其“樵隐”理想最优雅、最厚重的艺术回馈。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三足高腰线提梁套组

历经数十载岁月洗礼,仍保存完好如初,品相精良,实属难得。它不仅是一件技艺卓绝的紫砂实用器,更是一件承载着历史信息、文人情怀与大师心路的艺术瑰宝,是研究顾景舟早期艺术风格与思想嬗变的珍贵实物,深刻印证了其“师古而不泥古”的卓越艺术理念。

the end
相关阅读
南北两大博物馆收藏的陈鸣远筋纹器珍赏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掇球壶
博物馆收藏的明清筋纹器精品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笑樱壶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华颖壶
紫砂六方壶式传世名作欣赏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秦权壶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藏六方壶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仿古如意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