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笑樱壶

2025-07-01

紫砂壶艺,形态万千,意蕴悠长,贵在“和而不同”。五百年来,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紫砂器,无声地诉说着中国陶瓷艺术的深厚底蕴。宜兴紫砂技艺,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笑樱壶

笑樱壶造型

笑樱壶,亦称笑罂壶,其雏形名为“三线壶”,设计灵感源自古代陶瓷贮茶器“罂”。后因壶钮形似枝头含苞欲绽的樱桃,遂得名“笑樱”。

罂

越窑秘色瓷龙纹罂(杭州吴越文化博物馆藏)

“罂”,据《说文解字》释义,乃“缶也”,即大腹小口的陶器,或写作“甇[yīng]”,是古代常见的瓷质贮茶器具,造型特征为圆唇、短颈、鼓腹、平底,唐代已有出现,以宋代七里镇窑所产为佳。

设计者将古代罂罐圆润的曲线形体,提炼升华为一套富于韵律变化的线条语言,系统构架成壶,终成光素器中的不朽经典。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笑樱壶

据潘持平先生考证,笑罂壶式最初由当代壶艺名师潘春芳教授所创。按常理,身为师辈的顾景舟先生本不会仿制学生辈的创新之作,实因相关领导提议,方有“景舟笑罂”问世。

此壶式亦有多位老艺人制作,风格各异,然公认以顾景舟所制为冠绝。顾景舟手制笑樱壶,壶身呈微扁圆状,自上而下渐次收敛,落于圈足;壶底承以圆盘接底,平添稳重气韵。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笑樱壶

其折腹隆肩,肩部饰一环线,与口沿、盖沿形成精妙的“三线”呼应,恰到好处。上下口沿饱满圆融,以压盖式紧密相合;壶盖微隆的弧面与壶身弧线自然衔接,转折圆润有度。壶鋬上巧设飞扣,线条舒展优美,灵动中不失持握之稳。三弯壶嘴顺势而出,出水畅达有力。

此壶式看似简朴无华,然其线条的流动与衔接,对制作者技艺要求极高。通体观之,整器造型洗练、形体丰腴,线条流畅严谨,气韵素雅高洁,柔中蕴刚,肌理温润如玉,尽显坦荡君子之风。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笑樱壶

静观此壶,其洒脱流动的线条韵律,仿佛赋予了器物以生命的笑意。探究其名由来,有观点认为“笑罂”之形意,或源自“婴宁一笑解千愁”的典故。

“婴宁”乃明末清初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一位爱花善笑的奇女子,其纯真率性、谜一般动人的笑靥,恰如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的微笑,引人遐思,赋予作品恒久魅力。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笑樱壶

其名“婴宁”之深意,可溯至《庄子·大宗师》所论“撄宁”之境。“撄宁”者,成玄英疏曰:“撄(通‘婴’),扰动也;宁,寂静也……动而常寂,虽撄而宁者也。”林希逸释为“虽撄扰汩乱之中而其定者常在”,德清禅师解作“从逆顺境界中做出,只到一切境界不动其心”。

综合其意,“撄宁”即于纷扰尘世中保持内心澄明安宁的至高境界。世事如棋,纷纭扰攘,常动人心魄。一壶清茶在手,微笑从容以对尘世磨砺,滋养的正是茶人胸中那份浩然之气。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笑樱壶

顾景舟之笑樱壶,初观似平易近人,温润谦和;细品则惊觉其线条法度之森严,柔韧变化之精微。壶上线条和谐交融,曼妙天成,恰如“婴宁一笑”,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和”的精神内核。若非技艺已臻化境,心手相应,断难将无形之意蕴化为此等有形之瑰宝。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笑樱壶

顾景舟先生壶艺严谨,人品高洁,其人与壶,皆如谦谦君子,温雅谨正,令人景仰。顾氏笑樱壶那宛若行云流水的曲线,处处透露出端庄儒雅的气质,散发着顶级紫砂艺术品独有的魅力。

技艺卓绝的壶艺家们常言:见壶如见人。尤以德艺双馨者为甚,其人其壶,浑然一体,终臻真、善、美之化境。

the end
相关阅读
南北两大博物馆收藏的陈鸣远筋纹器珍赏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掇球壶
博物馆收藏的明清筋纹器精品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华颖壶
紫砂六方壶式传世名作欣赏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秦权壶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藏六方壶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仿古如意壶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茄段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