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顾景舟制作的石瓢壶

2023-09-21

石瓢,曼生壶式之一,由石铫演变而来。石铫是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北宋苏轼在《试院煎茶》一诗中有云:“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石瓢壶”造型清秀刚健,是顾景舟最爱制作的壶型之一,不同时期均有制作,包括“小石瓢壶”、“中石瓢壶”、“大石瓢壶”、“截盖石瓢壶”、“子冶石瓢壶”等多种式样。
存世最早的作品,制作于1935~1936年,绿泥,底刻款“龙溪魏梓敬珍藏”,把下落有钤印“顾氏”。以传统石瓢款型为本,在细节上少许变动,使之在隽秀之中又增添了几许刚健之气,整体造型别致有韵,秀丽典雅,线条舒适流畅,比率恰到好处,处处可见顾景舟早期制壶的不凡功力。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再次制作同款壶一把,底部钤盖椭圆“景舟”款,鋬梢钤印“景记”,1982年发表于《壶锦》一书。80年代后期,顾景舟放大了尺寸,将壶体的容量从60毫升增加到220毫升,第三次制作了“小石瓢壶”,盖内钤印“顾景洲”,在底部钤印“荆山壶隐”,壶身底部靠近鋬梢部钤印“壶叟”。

小石瓢壶(压盖式)


大石瓢壶(压盖式)

1948年,顾景舟经铁画轩戴相明介绍,与吴湖帆、江寒汀等合作了顾景舟艺术生命第一阶段最重要的作品——“大石瓢壶”。大石瓢壶共成器五把,除顾景舟自己藏用一把,其余分别赠予吴湖帆、江寒汀、唐云、戴相明四位收藏。

大石瓢壶(顾景舟旧藏)


这五把壶中,除了吴湖帆的一把画面为江寒汀所绘,其余壶的正面均为吴湖帆画竹一丛。“竿竿青欲滴,枝枝绿生凉”,背面诗文亦为前贤咏竹之作。最有意思的是属于顾景舟的那把,上刻“但为清风动,乃知子猷心”,语出唐朝诗人李咸用《题友生丛竹》一诗中的两句。原诗为“何妨积雪凌,但为清风动。乃知子猷心,不与常人共”,吴湖帆截取上下各一句,重新组合,妙笔天成,意境更佳。诗中的“子猷”是指晋朝大书家王羲之之子王徽之,王徽之字子猷,生性爱竹。《世说新语》谓:“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子猷爱竹像他的父亲羲之爱鹅一样,史称绝唱。

而这里的“子猷”又有何指呢?我们推测吴湖帆寓紫砂为竹,把景舟比作子猷,暗赞胸臆疏朗的顾景舟视砂艺为毕生追求的高远志向;同时吴湖帆可能也是拟把顾景舟比作高洁不屈的雅竹,自己似子猷,通过和顾景舟的交往,通过顾景舟的砂壶,他已把这位艺高品重的年轻人视为自己一生的挚友,真是“人生交契,唯知音者聚”。

“大石瓢壶”的制作者、书画者、受赠者均有明确定论,但这些壶的镌刻者究竟是谁,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1955年,顾景舟在1948年的基础上再次制作“大石瓢壶”,大小比例几乎一模一样,壶呈上窄下丰扁斜腹,直流,环状柄,桥形钮,底部圆形三足,壶身造型简朴大方,尤其在钮与盖面的处理上极显技艺水平,衔接处似明非明,似暗非暗,隐约婉转。另在两处略作改动,一是在鋬的内弯中空上部增设透气小孔,这是因为鋬与身筒的连接部较大,为了释放烧造过程中对坯体产生的应力而采取的工艺创新,这反映了顾景舟在工艺上不苟丝毫的品质;二是将原来的流根部九孔改为十九孔,增加出水的流畅度。

1955年创作的“大石瓢壶”为杨谷方订制,由著名陶刻艺人任淦庭绘、徐秀棠刻,三位巨匠合制一壶,是极为稀有的上乘佳品。壶身一侧绘刻“苏武牧羊”,纹饰清晰,气韵高雅。另一侧刻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大石瓢壶(1955年制)


顾景舟的“大石瓢壶”稳健端庄,柔中蕴刚,圆润中见骨架,流畅中显力度,充满着谦谦君子之风,表现出顾景舟在造型上的自信和对工艺的高超驾驭力,收放自如、浑然天成,又不失谦谨若虚的胸襟。


中石瓢壶(截盖式)

截盖是壶盖的形式之一,因盖部曲线与身筒相连,通贯一体,形似从身筒上截出的一段而得名。
顾景舟创作的“截盖石瓢壶”较历史上的作品更为匀称典雅,截盖和身筒呈一体的三角形,压扁的身筒虚中有实,扁而不塌。桥钮与盖面,流、鋬与身筒,以及身筒与底面的转折均以弧线过渡,表现出独特的力度与气韵。
“截盖石瓢壶”通体氤氲着一种刚健挺拔的风骨,散发着作者所特有的不同流俗、处世独立的性格特质。

中石瓢壶(压盖式)

顾景舟晚年时期制作,容积为370毫升,大小适中,线条流畅而规整,器型雄健而严谨,底部和腹部略呈一定的小弧面,凸显刚中有柔,和顺有劲的韵味。

中石瓢壶(子冶式)

“子冶石瓢壶”因瞿应绍而得名。瞿应绍,清嘉庆道光时人,字子冶,一字陛春,号月壶、瞿甫、老冶、冶父,自号壶公,是继曼生、石楳后又一与砂艺密切结合的擅长金石书画的文人。他所装饰的砂壶,格调高雅,韵致怡人。
“子冶壶”,壶身呈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式,短直流,三角把,造型充满张力,桥形盖钮,底部镶三扁圆足,壶身和壶盖衔接紧密,端庄敦穆。日本奥玄宝《茗壶图录》收录子冶石瓢一把,奥玄宝为之取名“一枝栖隐”:“该壶流直,末斩然而止,如断竹筒,鋬欹倒不全环,盖传鼻钮,底贴三蹄,又有印曰符生摹古,形制短小可握,腹之向背各雕梅花一枝,题曰符生画,刀势生动,盖镌八字,曰:几生修得到,子冶题。书体清丽可爱,泥色浅黄,兹壶宜几上水滴,兼用于茗事亦无妨,唯可供独吃及对饮之用,通体似小鸟形,故号曰‘一枝栖隐’。”

the end
相关阅读
谭泉海玉润壶紫砂作品鉴赏
谭泉海石瓢壶紫砂作品鉴赏
佘海平井栏壶紫砂作品鉴赏(陈瑜陶刻)
范建军平盖仿古壶紫砂作品鉴赏
周桂珍汉韵双线壶紫砂作品鉴赏
鲍骧圆珠壶紫砂作品鉴赏
鲍骧顶莲壶紫砂作品鉴赏
恽志培玲珑壶紫砂作品鉴赏
许兵宝菱壶紫砂作品鉴赏
佘海平圆珠壶紫砂作品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