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其艺术生涯横贯数十年,不仅精研历代紫砂珍品,深谙制陶技艺之精髓,更将触角延伸至书法、丹青、金石篆刻乃至考古诸领域,学养深厚,视野宏阔。
他毕生以紫砂壶创作为主脉,早年由方器起步,兼涉圆器,后渐倾心于素雅无华的光素器型,最终以几何形态的壶艺臻品,确立了独步当代的个人艺术标识。
其影响力远播港澳台及东南亚,被尊为“壶艺宗师”,且荣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衔,作品典藏于海内外诸多重要博物馆与文物机构。
顾景舟矮石瓢壶
清人汪文柏《陶器行赠陈鸣远》中那句“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道尽了紫砂泥土的非凡价值。凝视着出自顾景舟大师之手的矮石瓢壶,思绪仿佛被引至小桥流水的江南画卷之中。
顾景舟矮石瓢壶
石瓢作为经典壶式,其形制早已深入人心,乍看之下似乎难起波澜。然而,当这把壶置身于众多石瓢之中,其卓尔不群的气质便瞬间攫住观者心神:它以精妙的几何三角线条构筑整体,壶底三足既赋予其沉稳的根基,又透出轻盈的灵韵。
它安然静置于案头,仿佛一位沉静的智者,无声地诠释着“平常心即是道”的哲理,引人反思尘世奔忙的意义。
顾景舟矮石瓢壶
在漫长的艺术求索中,顾景舟始终坚守紫砂光货素器这片纯净之地。顾老制壶,每一器必殚精竭虑,反复推敲,出手皆成典范。正是他对光货素器艺术矢志不渝的推崇、实践、探索、传承与发扬,极大地提升了世人对这一紫砂艺术至高境界的认知与推崇。
顾景舟矮石瓢壶
顾景舟的作品,烙印着清秀中见刚健、简约处显深邃的独特风骨。常言“壶如其人”,观其壶风,便能感知其人格气象。他技艺全面而精湛,尤以洗练纯粹的几何造型见长。
顾景舟矮石瓢壶
无论是方器圆器,抑或是提梁执把之壶,皆呈现出浑厚朴拙、端方内敛的气度,往往在线条的微妙起伏与块面的精微过渡中,蕴藏无尽匠心。其作品宛若神来之笔,格调超凡脱俗,气质温润质朴,不事雕琢而结构精严,造型典雅而魅力清醇,深具文人雅士的隽永风范。
顾景舟矮石瓢壶
石瓢壶式,相传为清道光年间陈曼生所创,是文人意趣与紫砂技艺完美交融的结晶,承载着丰厚的人文内涵。顾景舟之矮石瓢壶承袭经典,上敛下丰,重心下沉,造型稳重如山。
顾景舟矮石瓢壶
壶身如金字塔般稳固,壶流、壶口、壶把三点精准成一直线,既符合实用力学,又彰显端庄肃穆的视觉美感。弯流胥出,线条优美利落;壶把圆转流畅,如环似扣;桥型盖钮,简洁明晰。
顾景舟矮石瓢壶
其壶身较传统石瓢更为扁阔,在虚与实、扁与挺之间取得精妙平衡,通体不施任何矫饰,纯粹以紫砂泥料的本真肌理与精湛的裸胎造型,释放出含蓄而强大的内在美感。
顾景舟朱泥矮石瓢壶
壶底所钤“武陵逸人”印款,记录着顾景舟一段重要的艺术历程。1936年,上海知名古董商“郎氏艺苑”主人郎玉书慧眼识才,在宜兴丁蜀上袁村等地相中了顾景舟所制的矮石瓢等传统壶式,力邀其赴沪从事仿古创作。期间,顾景舟所制仿古作品严谨工致,气韵典雅。
一年后他返回故里,便开始启用“武陵逸人”这一艺名。此印不仅流露了他青年时期潇洒不羁、超然物外的个性,更寄托了他蓬勃向上的艺术朝气、高远的艺术理想,以及追求灵秀隽永风格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