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历史上的玉元素紫砂壶名作

2025-07-07

“紫玉金砂”,这充满诗意的称谓,道尽了紫砂壶经岁月温养后所呈现的温润如玉的卓然气韵。自古以来,“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玉所承载的温润、坚韧、高洁之美,早已深深烙印于华夏文明的审美基因之中。

在紫砂艺术浩瀚的星河里,匠心独运的艺人们巧妙地将玉的意象、形制与精神融入壶艺创作,催生出一批传世佳作。以下便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代表:

 

1.玉斝壶

陈文叙紫砂壶

陈文叙玉斝壶

“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玉斝,初为上古玉制酒器,后亦成为华美酒杯或琼浆玉液的代称。此壶名便源于这份悠远的酒器文化。

其创作者陈文叙,乃乾隆年间进士,博雅好古,诗文俱佳。尤为难得的是,身为早于陈曼生的宜兴县令,他不仅钟情紫砂,更能亲手抟泥制壶,堪称推动紫砂茗壶兴盛的首位“文人县官陶艺家”。玉斝壶正是其以古玉器为灵感,将文人情趣与紫砂技艺相熔铸的雅致之作。

 

2.龙头玉环壶

冯桂林紫砂壶

冯桂林龙头玉环壶

此壶匠心独具,以古代祭祀重器“玉琮”为造型蓝本。壶身呈中空柱状,八面均分,严谨贴饰四方泥片,构筑出刚健方正的轮廓。

玉琮

兽面纹玉琮

点睛之笔在于壶把,一条精雕细琢的玉龙盘踞其上,与壶身玉琮意象遥相呼应,顿生古穆威严之气。壶体表面处理光洁挺括,毫厘不爽;龙形把手的塑造更是贴切生动,毫发毕现,尽显一代名手冯桂林高超绝伦的技艺水准,是其当之无愧的代表作。

 

3.均玉壶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均玉壶

此为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以民国绿泥料精制的经典。壶体圆融饱满,盖钮却匠心独运地设计为方形桥钮,方圆相济,古意盎然。

整壶结构严谨匀称,泥料质地细腻如脂,工艺娴熟老练,构思精妙绝伦。它深谙中国传统哲学中“天圆地方”的和谐之美,于沉稳中透出灵动,在方圆周正间蕴含天地气度,散发出一种端庄宁静、大雅若拙的非凡气韵。

 

4.提璧壶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提璧壶

提璧壶是顾景舟先生耗费二十余载心血,历经四次精心改稿而成的旷世杰作,堪称近现代紫砂光素器领域的无上典范。

其设计精髓源于“玉璧”理念。壶身线条挺拔直行,肩腹过渡以流畅的弧线平行舒展。颈部巧设一道略厚于盖面的分割线,饱满润泽。流嘴设计尤为精妙,根部浑厚,中段内敛,至口部略阔,出水如注,爽利非凡。

整器线面流畅至极,光华内蕴,恰似美玉之温润,在柔和含蓄的表象下,蕴藏着磅礴大气的内在风骨,将紫砂裸胎艺术的纯粹之美推向极致。

 

5.玉璧提梁壶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玉璧提梁壶

此壶是顾景舟先生在张守智教授玉璧提梁设计基础上进行改动的升华之作。其核心灵感取自古代玉璧图样,尤其盖面被精心塑造成谷纹璧形态,故得“玉璧提梁”之名。

壶体每一根线条的起止、每一个衔接的过渡、每一处棱角的锐钝,无不倾注了大师的极致用心。壶嘴胥出自然,比例精当;提梁虚实相生,刚劲有力;壶身则显端庄雍容。全壶刚柔并济,神完气足,韵致超然。

玉璧

汉代大玉璧

整壶的华彩乐章,无疑是那费工费时远超壶身制作的谷纹玉璧壶盖。采用双层结构,上层盖面密布萌芽状的谷粒纹饰,排列匀整,生机盎然。中心镂空,其孔壁巧妙形成壶钮,底部下凹,气孔则隐于上下夹层之中。每一个细节都堪称鬼斧神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顾老巧夺天工的构思与登峰造极的技艺。

 

6.玉笠壶

王寅春紫砂壶

王寅春玉笠壶

由紫砂界尊崇的“七老”之一王寅春先生首创的玉笠壶,以其独特的造型在1960年代多次荣膺国家礼品重任。

壶体圆润饱满,轮廓柔和而有张力。壶把曲环有度,把握舒适稳妥。壶盖布局疏密得当,壶钮圆润光洁,与壶嘴、壶把形成精准的三点一线,整体形态宛若一位头戴竹笠、垂钓江畔的悠然渔翁,静中寓动,意趣横生。

 

7.集玉壶

周桂珍紫砂壶

周桂珍集玉壶

集玉壶由顾景舟先生高足、才华横溢的高海庚先生设计,并由其夫人、同样技艺卓绝的周桂珍大师亲手抟制。其立意高远,旨在荟萃华夏民族自古珍爱的玉器精华。

玉玦

明代白玉夔龙纹玦

“集玉”之名,寓意集璧、环、璜、玦、珪等经典古玉形制于一身。壶体呈饱满的扁圆柱形,肩腹以优雅弧线交接,底足则以刚劲的直角线阶梯式内收,刚柔相济。流与把的装饰汲取了夔龙纹的神韵,壶盖形如圆璧,盖钮饰环,更有灵动玉鱼作拱形点缀,平添生气。

整体造型端庄典雅,轮廓清晰硬朗,线条挺拔利落,制作工艺精湛绝伦。集玉壶堪称古玉文化与紫砂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韵味悠长,格调超凡,散发着永恒的高雅气息。

 

8.四方玉玺壶

吕尧臣紫砂壶

吕尧臣四方玉玺壶

四方玉玺壶为吕尧臣大师的得意作品之一,四方直角壶身,棱角鲜明,线条清晰,比例精准,尽显王者风范;平肩直颈,嵌盖入身,盖沿抽角线条藏锋不露;盖上钮取灵狮蹲踞形象,双睛炯炯,气势端庄,周正而威严;长方形壶把配以方形壶流,更显沉稳之气。

玉玺

清乾隆 乾隆帝御宝交龙钮白玉玺

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始于秦。古代印、玺通称,以金或玉为之。乃显帝王霸气之感。此壶正是以这种灵感创作而制,并融以作者个人的感受,使壶散发着端正至和的庄严与充满自信的自在兴味。

the end
相关阅读
紫砂界的7个世界纪录
容天壶的寓意和象征
壶必孟臣是什么意思?
紫砂壶钤印的要求和标准
紫砂壶印章款识的特点
中国宜兴底款印章的一厂紫砂壶
民国四大著名紫砂品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紫砂艺术发展史上的两大流派:宫廷紫砂与文人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