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紫砂艺术发展史上的两大流派:宫廷紫砂与文人紫砂

2025-04-23

紫砂艺术在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两种鲜明的美学体系:一派入庙堂,成为以宫廷审美为主导的御用器物一脉入江湖,作为以文人意趣为灵魂的雅玩清供。


一、宫廷紫砂:御苑天工的华章

自明代进入皇家视野的紫砂器,至康雍乾三朝达到工艺巅峰,三代帝王不同的审美取向塑造出各具特色的宫廷紫砂。

康熙时期因欧洲传教士引入的珐琅工艺,催生出划时代的珐琅彩紫砂。造办处匠人将掐丝珐琅与紫砂胎体完美结合,开创性地在紫砂壶表面绘制缠枝莲纹、宝相花纹等宫廷纹样,以金彩勾勒轮廓,釉彩艳丽夺目,实现了紫砂装饰工艺的突破性发展。

清康熙紫砂壶

康熙 掐丝珐琅紫砂壶


清康熙紫砂壶

清康熙 御制描金山水诗文鬲式壶


清康熙紫砂壶

清康熙 画珐琅五彩四季花卉方壶

雍正朝紫砂回归材质本源,帝王对素雅美学的追求造就了大巧不工的制器理念。精选朱泥调砂制作的端把壶、柿蒂纹扁圆壶等器型,以精准的数学比例呈现几何美感,窑火淬炼出的肌理质感成为最天然的装饰。

清雍正紫砂壶

清雍正 紫砂团菊纹扁方壶


清雍正紫砂壶

清雍正 扁圆端把壶


清雍正紫砂壶

清雍正 紫砂柿蒂起花扁壶

乾隆时代的宫廷紫砂堪称工艺博览,集雕漆描金、堆绘篆刻、粉彩绘事于一体。御制诗文与山水楼阁纹样常作通景布局,配合鎏金铜饰件的运用,形成富丽堂皇的帝王气象,典型如黑漆描金吉庆有余壶,展现盛世王朝的审美趣味。

清乾隆紫砂壶

清乾隆 绿地粉彩描金瓜棱执壶


清乾隆紫砂壶

清乾隆 黑漆描金菊花纹高宫灯壶


清乾隆紫砂壶

清乾隆 本色堆泥虚扁壶

 

二、文人紫砂:林泉高致的哲思

文人紫砂体系以曼生壶系与玉成窑传器为双璧,将中国文人诗书画印的传统修养注入紫砂创作,开创壶随字贵,字以壶传的艺术境界。

陈曼生与杨彭年等人合作的曼生十八式,在壶体镌刻切茶切境的壶铭,将书法金石与器型功能完美融合。

阿曼陀室款扁石壶、桑连理馆款井栏壶等经典器式,以简洁的几何造型为书画创作留白,形成器为字骨,字为器魂的独特美学。

曼生紫砂壶

杨彭年制、曼生铭 段泥扁石壶


曼生紫砂壶

杨彭年制陈曼生铭 棋奁壶


曼生紫砂壶

蒋万泉制陈曼生铭 竹节壶

瞿应绍在曼生石瓢基础上改良设计的子冶石瓢,将三角几何元素提炼得更为峻峭挺拔,壶身书画常作竹石清供题材,以刀代笔的刻绘技法使文人写意画风在弧面上得以完美呈现。

子冶石瓢壶

吉安制瞿子冶 月壶款石瓢壶


子冶石瓢壶

申锡制、瞿子冶铭 石瓢壶

玉成窑在海派书画家的参与下,将紫砂变成立体宣纸。任伯年的花鸟、虚谷的蔬果、胡公寿的山水通过刻绘技艺跃然壶上,配合梅调鼎设计的器型,形成一器一画境的创作理念。

玉成窑紫砂壶

王东石制、徐三庚铭 玉成窑边鼓壶


玉成窑紫砂壶

何心舟制、胡公寿书玉成窑马蹄尊壶


玉成窑紫砂壶

王东石制何心舟刻 玉成窑仙瓢壶

the end
相关阅读
瞿子冶紫砂陶刻中的文人意趣
紫砂壶七宗“最”之最难的壶型:传炉壶
紫砂壶七宗“最”之最平衡的壶型:水平壶
如何鉴别一把紫砂老壶?
著名的“晚清紫砂八大家”是哪八位?
紫砂史上著名的父子高手(九):“毛氏各异”毛国强&毛子健
紫砂史上著名的父子高手(八):“吕氏二雄”吕尧臣&吕俊杰
紫砂史上著名的父子高手(七):王寅春&王石耕、王三大、王小龙
紫砂史上著名的父子高手(六):“父子大生”范生大&范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