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作为中国紫砂艺术发展的集大成时期,在工艺传承与创新维度确立了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自清初民窑体系下紫砂器物的普及化生产,到康乾盛世多种装饰技法的创造性融合,这项传统工艺经历了从生活器具到艺术珍品的质的飞跃。
当历史车轮驶入晚清,紫砂艺术更在文人审美与匠人精神的碰撞中臻于化境,孕育出著名的“晚清紫砂八大家”,他们就是邵景南、邵大亨、邵友廷、邵大赦(邵赦大)、申锡、黄玉麟、俞国良、何心舟这八位宗师级陶艺家。
这些承古开新的制壶巨匠,以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在方寸抟埴间铭刻时代印记——他们的艺术造诣与传世之作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特色与个人风格?
壹
邵景南
号留佩,制壶善仿明式,深得古法。所制壶器均由邵二泉铭刻,制作精细,品类较多,壶底常用“邵景南制”线框阳文楷书印,盖内常用“景南”竖式椭圆楷书章。
邵景南太极八卦一捆竹壶
邵景南泥绘仿古扁腹壶
邵景南合欢壶
邵景南春圆壶
贰
邵大亨
宜兴川埠乡上袁村人,清嘉庆年间制壶大家,他在少年时就享有盛名,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宗匠。
邵大亨制壶以浑朴见长,尤其在制简练形体,如掇球、仿古等壶,朴实庄重,气势不凡,更突出紫砂艺术质朴典雅的大度气息,他的壶“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
他的作品在清代时已被嗜茶者及收藏家视为珍宝,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说,可见当时他的壶艺声誉之高,现有鱼化龙壶、龙头一捆竹壶藏于南京博物院。
邵大亨掇只壶
邵大亨德钟壶
邵大亨鱼化龙壶
邵大亨仿鼓壶
叁
邵友廷
宜兴上袁村紫砂艺人,活跃于清道光至同治年间,成名于邵大亨后、黄玉麟前,并传继子程寿珍,为其造就紫砂艺品的坚实基础,成为屡摘国际金奖的名手。
据《宜兴县志》所载,邵友廷壶艺精湛,制作的紫砂壶大多做工周正、风格质朴,尤其擅长掇球壶和汉扁壶,作品大多盖有“友廷”二字椭圆形阳文篆印。
邵友廷掇球壶
邵友廷蛋包壶
邵友廷狮球壶
邵友廷三叉提梁壶
肆
邵赦大
也有作邵大赦,清道光至同治年间人。名邵权寅,出生于宜兴川埠邵家,为时大彬弟子邵文金、邵文银的后人。悉心钻研杨彭年技艺,所制竹段、梅桩、风卷葵诸式,时人争购。
邵赦大于光绪十五年(1890年)创立权寅陶器店,店号印款为“权寅赦记”。邵赦大先制壶,后经营,所用印款为“权寅赦记”四字楷书方正回纹边框印,自制壶盖有邵赦大作者印,订制壶只在壶底有“权寅赦记”章款。
梅桩,是邵赦大的拿手花货。自从清乾隆后梅桩造型的贴饰工艺广为流行,清中期最为出名的花货艺人既是著名紫砂大家杨彭年的妹妹杨凤年,其次就是邵赦大。
邵赦大圆竹壶
邵赦大永宝壶
邵赦大福禄寿壶
邵赦大高梅桩壶
伍
申锡
字子贻,善雕刻,喜用白泥,精者揑造,巧不可阶。清代宜兴壶艺的后起之秀,壶底常用“茶熟香温”印款。曾和杨彭年,瞿子治合作创制作品。
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赞申锡:“考清代阳羡壶艺,蔚为名家者,当推子贻为后劲,此后则有广陵绝响之叹矣。”
申锡汉方壶
申锡子冶石瓢壶
申锡泥绘花卉匏瓜壶
申锡南瓜壶
陆
黄玉麟
江苏宜兴人,少年时跟随名手邵湘甫学制陶,三年有成,善制掇球、供春、鱼化龙诸式,精巧而不失古意,又善制假山,得画家皴法。
黄玉麟曾先后受聘于苏州金石学家吴大澂及顾茶林之家,为他们制壶作为收藏。吴大澂家藏钟鼎彝器及各种古陶瓷、书法、名画,为一时之冠,黄玉麟在其家饱看饫览,朝摹夕仿,其艺日进。
黄玉麟供春壶
黄玉麟半瓢壶
黄玉麟鱼化龙壶
黄玉麟觚棱壶
柒
俞国良
又名祖琳,蜀山人,原籍无锡锡山,民国制壶大家。民国时期,朱泥极为稀少,通常用于粉饰之用,因当时俞国良与时任宜兴县县长钟竞成先生私交甚好,钟也常请俞制壶赠于友人,故特为选最佳之朱泥请俞制作。
俞国良为清末民国一代大师,曾赴苏州为吴大澂、吴昌硕制壶,其作品为紫砂藏家们视为珍品。
俞国良传炉壶
俞国良汉君壶
俞国良合欢壶
俞国良矮八方壶
捌
何心舟
字子陶,号韵石、石林、石林居士,浙江绍兴人,生卒不详,其人抟砂技艺高超,且工书法、篆刻,善制壶、盆、水洗等各类紫砂器物,且制器往往造型独特,独具匠心,为当时之文人所喜。
何心舟与海上诸画家如任伯年、胡公寿、梅调鼎等多有合作往来,曾与王东石于浙江宁波筑窑炼制砂壶,世称“玉成窑”,作品文化气息极浓,且数量珍罕,从古至今被誉为珍品,底款常署“曼陀华馆”、“石林何氏”。
何心舟秦权壶
何心舟东坡石铫壶
何心舟扁石壶
何心舟圆珠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