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陈鸣远东陵瓜壶背后的故事

2025-01-14

陈鸣远乃是集明代紫砂传统之大成,历清代康、雍、乾三朝的制陶高手。他既承袭了明代器物造型朴雅大方的民族形式,又着重发展了精巧的仿生写实技法,在紫砂史上无疑是里程碑式的存在。

陈鸣远

陈鸣远

陈鸣远善翻新样,雕镂兼长,技艺十分精湛,凡传世作品,无不构思脱俗,配色奇妙,极具个人风格,尤其是他制作的瓜果壶,独步紫砂史册。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收藏有一件鸣远东陵瓜壶,是陈鸣远的杰出作品。

此壶以瓜为壶体,瓜蒂为壶盖,瓜蔓为壶把,瓜叶盘旋成壶嘴,设计巧妙,匠心独运,壶身正面镌刻“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 鸣远”,并钤有篆书“陈鸣远”方印。

陈鸣远东陵瓜壶

原装木盒为清末大收藏家吴大澂(1835-1902)所制,题字“砂壶之制,以鸣远为最精,非后人所能仿造。余得其五壶,亦可宝矣 愙斋”。

陈鸣远东陵瓜壶

陈鸣远的这把东陵瓜壶,是在怎样的心境下创作出来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我们可以从壶名中窥得一二。

史料记载,秦末汉初有个叫召平的人,本为秦时的东陵侯,秦亡后,新帝看重他的才华,予其官位,然而他不愿出仕,隐居长安城东,以种瓜为业。因为这一典故,后人遂以“东陵瓜”比喻弃官退隐,回归田园生活。

陈鸣远东陵瓜壶

陈鸣远制作东陵瓜壶,实际上是他极度仰慕召平、陶渊明、苏东坡等历史贤明,欣赏他们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气节。

这与他年轻时看透封建官场的陈腐,撇下南京国子监监生的身份,放弃追求科考博取功名的机会,回归到宜兴蜀山农村,终身从事紫砂手艺的逻辑一致。

陈鸣远东陵瓜壶

历史之偶然也是必然,中华文明发展到明末清初,少了一位官吏,但是紫砂手工业却有幸诞生了一位能工巨匠。

the end
相关阅读
紫砂艺术发展史上的两大流派:宫廷紫砂与文人紫砂
瞿子冶紫砂陶刻中的文人意趣
紫砂壶七宗“最”之最难的壶型:传炉壶
紫砂壶七宗“最”之最平衡的壶型:水平壶
如何鉴别一把紫砂老壶?
著名的“晚清紫砂八大家”是哪八位?
紫砂史上著名的父子高手(九):“毛氏各异”毛国强&毛子健
紫砂史上著名的父子高手(八):“吕氏二雄”吕尧臣&吕俊杰
紫砂史上著名的父子高手(七):王寅春&王石耕、王三大、王小龙
紫砂史上著名的父子高手(六):“父子大生”范生大&范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