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一代壶宗顾景舟“顾派”的形成(上)

2025-01-03

紫砂作为一种基于民间的手工艺,师傅在口传心授的过程之中,自然会将他自己的过往积累以及对技艺的个人思想融入进去,徒弟们也会严格按照师傅的要求,尽最大可能地理解掌握技艺中的诀窍和精髓,重复继承、衍生拓展和积累总结与之相关的经验和理论。

顾景舟

顾景舟立像

师傅和徒弟之间的关系因此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师傅的一句话也许就会让徒弟们忽然开窍而受用一生。虽然徒弟们在日后的创作过程也会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但他们的作品或行为之中或多或少都能觅见师傅早年的艺术痕迹和行为特征。

顾景舟

顾景舟胸像

这种氛围就会形成一个中心对周围影响力极强的圈子,这个中心就是技艺传承过程中的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数的增加,这个中心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强,圈内的某个点会再形成基于中心为基础的小圈子,整个圈子的范围会以这种多点多圈向外水墨式晕化,最后扩展成为一种“门派”或“流派”。

供春

供春像


供春树瘿壶

供春树瘿壶

明代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记述供春在金沙寺闲暇之时,以“窃仿”形式偷学了老僧的技艺,成为了紫砂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制壶艺人。供春之后的一代名家时大彬,培养了李仲芳、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蒋伯荂、陈俊卿等几位高足,此后紫砂技艺开枝散叶。

时大彬

时大彬画像

经过明清两代众多艺人的努力,工艺流程基本定型,技法水平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升,作品也呈现出风格丰富多变的格局,但技艺的传承方式却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例如,民国时期,汪生义传艺吴云根、汪宝根、朱可心;江祖臣传裴石民;金阿寿传王寅春,一直局限在简单的一传一或一传几的模式内。

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陶业的发展需要,才建立了公开的公众学习平台,出现了多师多徒授艺模式的雏形。1921年利永公司成立的“陶工传习所”和1933年成立的“江苏省宜兴初级陶瓷职业学校”,都尝试采用了多师多徒的群体授课方式教授技艺。

紫砂厂

紫砂技艺培训班

纵观从明清以来有文字可考的紫砂历史,高手名人代代有出,但是能形成自身的鲜明特点并贯彻艺术生命的始终,同时影响着一大批人将这些特点继承发扬光大,真正达到“开宗立派”的格局,在晚年的顾景舟之前,尚无先例。

顾景舟

顾景舟在研究壶艺

为什么历史上的高手名家没有能够形成自己的流派,其中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传统狭隘保守的观念局限了他们的技艺传授的方式,他们的传承结构是一种线状或条块状,这种结构极易受到继承人个人能力和外界因素变化的影响而动摇或戛然而止。

那么,顾景舟为什么可以?这不仅仅因为他具备超强的个人能力,而且是因为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完成,紫砂这门手工艺的授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顾景舟授徒

顾景舟指导弟子们制作象腿瓶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制度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技艺传授变得公平化、公开化和多元化,这让顾景舟和大家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集体目标而摒弃了很多传统的私心杂念,走出了各家各户的手工作坊,共同聚集到一个巨大广阔的舞台之上。

顾景舟授徒

顾景舟写信向学生们传授制壶感想

顾景舟帮助众多的有志青年在这个舞台上找到了他们自己的位置,而最终自己也成为了这个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

the end
相关阅读
得紫砂七老中6人之技艺,史上唯她一人!
解密紫砂历史:顾景舟的师父究竟是谁?
顾景舟制作过的订制紫砂壶
民国时期上海四大紫砂仿古高手之(四):蒋蓉
民国时期上海四大紫砂仿古高手之(三):顾景舟
民国时期上海四大紫砂仿古高手之(二):裴石民
民国时期上海四大紫砂仿古高手之(一):蒋彦亭
由顾景舟提璧壶署名问题引发的一桩“公案”
清代制壶高手那么多,陈鸣远为什么能成为个中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