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这款紫砂壶,顾景舟爱不释手却终身未制

2025-05-12

顾景舟被誉为紫砂界的“壶艺泰斗”,作为近现代紫砂艺术的集大成者,其创作生涯留下无数经典,却始终未涉足掇只壶这一器型,这一空白成为紫砂史上耐人寻味的文化命题。

顾景舟

顾景舟


邵大亨

邵大亨

被《宜兴县志》誉为“一壶千金,几不可得”的邵大亨掇只壶,以浑朴大气的造型诠释着光素器的至高境界。

壶身饱满如璞玉天成,线条凝练似书家铁笔,将东方美学“大道至简”的哲学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件被后世奉为圭臬的传世之作,连顾景舟都赞叹:“自清嘉道以降百五十年,无有出其右者。”

邵大亨紫砂壶

邵大亨掇只壶

20世纪80年代,宜兴蜀山一潘姓人家家中惊现大亨真迹,更添这抔紫泥的神秘色彩。

潘氏后人特请当时宜兴紫砂二厂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掌眼鉴珍,当徐汉棠以指尖抚过壶胎,断定乃大亨遗世孤品时,潘家提出以该传世重器易取徐氏新制双壶之请。

邵大亨紫砂壶

邵大亨掇只壶

徐汉棠携此壶呈于师父顾景舟,这位阅尽千帆的宗师竟如获至宝,摩挲研读数月之久。潘氏后人得知此事后,收回宝器,易壶之事也不了了之。

1987年,潘家晚辈兴建住宅,因资金紧缺出让此壶,这件稀世珍品最终被许四海先生收藏,收藏于上海四海壶具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四海壶具博物馆

四海壶具博物馆

关于顾景舟终未制掇只的缘由,艺林众说纷纭:或是因对先贤杰作的敬畏使他不愿轻易复刻,或是因艺术追求的洁癖令其难容丝毫偏差,又或是岁月不待的遗憾。

但最动人的注解,当属大师暮年专程赴沪的最后凝望——那穿越时空的对视中,藏着对艺术巅峰的永恒朝圣。

邵大亨紫砂壶

邵大亨掇只壶

未现世的“景舟掇只”,既是宗师留给紫砂史的留白,也是艺术星空中最璀璨的缺憾。它提醒后人:有些经典,既是一座丰碑,也是一面明镜,照见后来者的虔诚与谦卑。

邵大亨紫砂壶

邵大亨掇只壶

the end
相关阅读
金士恒:紫砂技艺海外传播先驱
顾景舟的制壶之道:工于器,精于艺
紫砂艺苑的四位传奇女匠人
不输陈曼生、比肩陈柏亭,他是何人?
何道洪大师为什么被誉为“紫砂全才”?
壶艺泰斗顾景舟紫砂生涯的三大遗憾
百年紫砂史话:被岁月湮没的花器圣手冯桂林
何心舟:连顾景舟都称赞不已的紫砂大师
历史上最接近陈鸣远的紫砂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