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春像
供春,又作龚春,明代正德至嘉靖年间宜兴人,吴颐山的书童。
《阳羡茗壶系》封面
据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记载,供春是“学使吴颐山家青衣也,颐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于给役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持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纹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视以辨真。今传世者,栗色黯黯如古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矣。世以其系龚姓,亦书为龚春,人皆证为龚。”宜兴吴氏济美堂族谱记有其事。这便是供春树瘿壶的由来。
供春树瘿壶
树瘿壶为自然形体的壶,把梢旁有“供春”二字(铁线)小篆刻款,壶身作扁球形,其面凹凸不平,褶皱满身,纹理缭绕,寓象物于未识之中,大有返璞归真的意境。
清代周树在《台阳百咏》中评价此壶:“台湾郡人,最重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十年,则值金一笏。”
“供春”小篆落款
壶盖子口外缘刻有四十五字隶书铭文:“作壶者供春,误为瓜者黄玉麟,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瘿,英人以二万金易之而未能,重为制盖者石民,题记者稚君。”树瘿壶原为储南强所藏,由于黄玉麟所配南瓜盖不合原意,遂请裴石民为之补盖,宜兴蜀山著名篆刻、书法家潘稚亮先生为之题记。新中国成立后,储南强将此壶献给国家,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由于有供春树瘿壶的存世,在这个意义上讲,供春是把紫砂陶从日用粗陶中独立出来的第一人。除树瘿壶外,史载供春亦制作过龙蛋、印方、六角宫灯等壶式,史书对其评价:“供春之壶,胜于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