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紫砂历史 宋元紫砂

2023-11-09

紫砂壶的滥觞可追溯到北宋。20世纪70年代,宜兴羊角山宋代古龙窑紫砂窑址的发现,证明宋代紫砂器尚处于初级阶段,制坯和烧成工艺尚不成熟。从出土残器的口和盖结构来看,可知宋代紫砂器为一般日用陶器,多作茶铫用于煮茶或煮水,因为无釉陶器明火烧烤时不易爆裂。

北宋诗人梅尧臣《宛陵集》卷三十五《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中有云:“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欧阳修在《和梅公仪尝茶》里说:“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二人诗中所说“砂罂”、“紫瓯”有可能指的是宜兴紫砂器或宋代酱釉陶器。

北宋文人苏轼、米芾对紫砂亦有题咏。

苏轼在《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云》中写道:“柳絮飞时笋箨斑,风流二老对开关。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竹簟水风眠昼永,玉堂制草落人间。应容缓急烦闾里,桑柘聊同十亩闲。”此外,苏轼也曾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之句。

米芾在《满庭芳·绍圣甲戌暮春与周熟仁试赐茶,书此乐章》中说:“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元代时,宜兴紫砂器未见发展,只是器身上出现了划刻铭文。

明代文人蔡司霑在《霁园丛话》记有;“余于白下(今南京市)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关于元代紫砂壶的唯一文字记录。据考证,这一记载中的“孙高士”名孙道明,号清隐,为元末明初隐士,华亭人士,生于元大德元年(1297),卒于明初洪武年间。

众所周知,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由制壶艺人署名刻款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饰形式,这种做法最早就见于此。蔡司霑,福建龙溪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任宜兴知县。他在《霁园丛话》里关于紫砂罐的记述,可证元代有紫砂器且器上有划刻文字其事。

the end
相关阅读
民国四大紫砂品牌,其中一家如今仍屹立不倒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紫砂艺术发展史上的两大流派:宫廷紫砂与文人紫砂
瞿子冶紫砂陶刻中的文人意趣
紫砂壶七宗“最”之最难的壶型:传炉壶
紫砂壶七宗“最”之最平衡的壶型:水平壶
如何鉴别一把紫砂老壶?
著名的“晚清紫砂八大家”是哪八位?
紫砂史上著名的父子高手(九):“毛氏各异”毛国强&毛子健
紫砂史上著名的父子高手(八):“吕氏二雄”吕尧臣&吕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