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可以说是宜兴紫砂工艺厂发展最为蓬勃的时期,在七老艺人的带领下,紫砂一厂招收了一批又一批新鲜的血液。
《子冶石瓢》
彼时初出茅庐的学徒,现今大多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师级人物,源源不断地为紫砂行业创作佳品,成就了一个又一个艺术巅峰。这之中,少不了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省大师”蒋小彦。
《子冶石瓢》
1955年生于陶都,蒋小彦在16岁那年,便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拜师七大老艺人之王寅春老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李碧芳老师,学习传统造型艺术。
《优扬》
当时的蒋小彦每天埋头苦学,不畏艰辛地制壶,师傅们毫无保留的技艺传授,使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成为了光素器、花器、筋纹器、方器样样精通的全能手艺人。
《优扬》
上世纪80年代初,蒋小彦作为厂里选拔的人才,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遵循传统的他,作品总被老师评价“没有自己的思想”。4个月后,他把一件造型“不传统”、颠覆以往的毕业作品交给老师,老师眼前一亮,对其认可有嘉,这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创作尝试。
《晨言趣味》
真正让蒋小彦思考自己创作定位的,是一位来自台湾的商人。他从紫砂工艺厂购买了20把紫砂壶,在台湾迅速销售一空,供不应求。这批壶的器型是“倒把西施”,无一例外地用粗颗粒制作,古风俨然。
《晨言趣味》
这给了蒋小彦很大的启发。在多年对陶文化的研究中,他逐渐揣摩出,陶是汉文化的代表,粗颗粒的表现手法,既能体现陶之质朴特性,又与汉文化之气韵相契合,于是他开始尝试这一风格的创作。
《优扬》
当时,粗颗粒的紫砂壶并不是市场主流,难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但是,蒋小彦逆风而上,不以名利而为之,坚持自己的理念,潜精研思,塑就了独属于自己“大汉之风”。
《优扬》
其作品深谙“大汉文化”之精髓,承袭大汉敦厚丰满、洒脱奔放的特点,将陶之纯朴率真淋漓尽现。先后多次荣获国家、省级评比奖项,深受海内外壶艺爱好者青睐,并被众多博物馆收藏。
《优扬》
蒋小彦用行动告诉我们,他的坚守是值得的。在他的大汉工作室里,一件件闳放旷达的作品,仿佛隔着时空,氤氲出汉代古朴遒劲的艺术美学。
《博亦》
豪放、粗犷、圆润、霸气,蒋小彦丝毫不吝于用这些粗线条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作品,他给予创作绝对的自由,尊重历史传统,却不因循守旧。他于作品中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更注重精、气、神的表达,成就雄浑大气、磅礴浩然之感。
《博亦》
所谓作品如人,谦逊率直、豁达大度的他,总保有着最质朴的本色,从不会因为所获得的成就而骄傲自满。在紫砂的道路上,他开开心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在这场跨越时代的艺术对话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行,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