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被日本尊为陶业祖师的,竟然是一个中国紫砂壶匠!

2018-09-30

光绪四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客船在日本常滑的码头停靠,一位老先生慢慢走出船仓,抬起头打量着四周,神情有些好奇。

这位老先生是第一次踏上异国的土地,当时的他不会知道,他这一步,就踏出了日本的新陶艺,而他,也被后世尊为日本的陶业祖师。

他的名字,叫做金士恒。

东渡日本

宜兴紫砂器输入日本,始于江户时代(1600-1867)末期,被称为“东洋装”,或径称“朱泥器”,凡镌有“惠孟臣”、“陈鸣远”等款识的紫砂小壶,在日本特别受到欢迎。

▲清 朱泥小壶

万延、文久年间,日本常滑有个医师名叫平野忠司,此公酷爱宜兴紫砂壶,居然到了神经兮兮的地步。

为了证明日本也有紫砂泥,他几乎跑遍了日本的山山水水,结论是上帝太偏爱中国人了,为此他大哭了一场。

于是他便来到了中国,当他站在宜兴丁蜀镇的窑场时,平野忠司感到一种极大的震撼。

▲丁蜀龙窑

全手工制壶的技艺把这个日本人彻底征服了,平野忠司突然有个大胆的决定,他想请制壶师父去日本教授技艺。

金士恒老先生就在这时候,出现在平野忠司的视线里。

▲金士恒制 巨轮珠

金士恒是光绪年间的制壶名家,师从书刻名家瞿子冶,那时甲午战争尚未爆发,国人心目中,中国是世界之中央大国,日本不过蕞尔小国而已,不过去传道授业罢了。

于是在光绪四年,金士恒与好友吴阿根踏上了东渡日本的客船。

金士恒甫至日本,便出尽风头。

他第一次用全手工打泥片镶接成型的制壶方法让那些虔诚的日本徒弟们眼花缭乱。

▲金士恒于日本制

当第一把器型饱满、优雅灵动的紫砂壶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他轻松地嘘了一口气,然后,以竹刀在壶底书刻。

泥落而显,乃是六个大字:大清金士恒制。

▲底款‘光绪四年 戊宣三月 大清金士恒制’

日本人却有些不乐意了,多次婉转地向金士恒表示,是否可以不打这枚图章?或者,换一枚“常滑制陶”的图章?金士恒说不可,这是他的出处和来路。

日本人虽然心里不痛快,但对他的气节很佩服。

金师傅于日本不卑不亢,磊落自然,一个民间的草根艺人,就是用一枚小小的款印,展现了中华的文明底蕴。

他们二人在日本呆了多年,教会了日本人打身筒制壶法及壶体陶刻的装饰技法,使得当地的朱泥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

▲金士恒存照

并且在当时也出现了小型精巧的壶艺作品,被后世史家认为是日本制作宜兴风格的朱泥茶壶之始祖。

▲常滑介绍纪念牌

名为“常滑烧”的茶器也因此风靡日本,直到今天仍然受到日本人的喜爱。

最后附上金士恒及其日本弟子作品:

▲金士恒制

▲金士恒徒弟制

金士恒题

the end
相关阅读
民国四大紫砂品牌,其中一家如今仍屹立不倒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紫砂艺术发展史上的两大流派:宫廷紫砂与文人紫砂
瞿子冶紫砂陶刻中的文人意趣
紫砂壶七宗“最”之最难的壶型:传炉壶
紫砂壶七宗“最”之最平衡的壶型:水平壶
如何鉴别一把紫砂老壶?
著名的“晚清紫砂八大家”是哪八位?
紫砂史上著名的父子高手(九):“毛氏各异”毛国强&毛子健
紫砂史上著名的父子高手(八):“吕氏二雄”吕尧臣&吕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