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紫砂作品印章

签款、钤印是紫砂制作中最后一道工序,当陶坯制作完工时,在底部盖内、耳錾等部位用竹刀镌刻或钤记印章,用以表示制作或监制者信息、商家店号、定制者斋号或制作的年代等内容。

顾景舟坎坷跌宕的人生际遇与敏感丰富的性情相碰撞,创造出丰硕非凡的紫砂艺术成就,他艺术生涯三个阶段的用印则是其人生阅历的重要写照。

通观顾景舟紫砂作品的用印,有其为商号制壶专用的斋堂印款,有记录其作品的名号印款,也有表达创作心境和个人生活状况的文人式的闲章。顾景舟一生所用之印章,数量之多无出其右,他尤其喜用文人式的闲章表达他的创作心境和个人生活状况。可以说,将闲章运用于紫砂艺术,顾景舟是集大成者。顾景舟一生好学不倦,业余时间亦喜爱篆刻,很多印章是他自篆自用。

(1)1932年“顾氏”“景记”“景洲”“顾景洲”“墨缘斋意堂制”“自怡轩”

顾景舟印章景记景洲墨缘斋意堂制自怡轩

1932年因家境渐窘,顾景舟辍学随祖母邵氏学制紫砂器,凸显出过人的天资,后跟随储铭等同乡制壶艺人苦练技艺,蜚声乡里。这一时期顾景舟紫砂器印章有:用于錾梢的“顾氏”、“景记”长款楷印,和用于盖内、壶底的“景洲”、“顾景洲”等名号印款;及“墨缘斋意堂制”、“自怡轩”等堂号印款,墨缘斋是顾景舟书房的名字,这些印章是顾景舟初涉紫砂与茁壮成长的重要见证。

顾景舟制水平壶和木瓜壶

“墨缘斋意堂制”长方阳文篆印用于水平壶和朱泥合欢壶等壶款,配合竖梢“景记”印,精巧俊致。“墨缘斋意堂制”印不属于顾景舟个人专用,亦见梢敲“福记”印款的水平壶。另一款斋堂印款“自怡轩”最早见于木瓜壶,该壶底印“自怡轩”、盖印“景洲”,由此可见,“自怡轩”印最迟在1936年已经使用,后来为了照顾邻居王寅春和沈孝鹿的生意,也借给他们使用。1945年制作的一批水平壶也是用“自怡轩”印。

(2)1936年开始用“武陵逸人”印章

顾景舟印章武陵逸人

1936年,上海古董商“郎氏艺苑”主人郎玉书走访宜兴丁蜀上袁村等地,看中顾景洲所制“矮石瓢”等传统壶款式,聘请顾景舟至上海进行仿古制陶,临摹陈鸣远、邵大亨等明清壶艺大家的作品,这一时期顾景舟悉心研习历史名作,开始使用闲章“武陵逸人”,顾景舟正值年少,意气风发,忘我地汲取历代紫砂艺术,远离人群而潜心钻研,为日后的紫砂艺术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武陵逸人”表露顾景舟潇洒飘逸的个性,朝气蓬勃的向上精神,也表达他的远大理想和追求灵秀风格的奋斗目标。

“武陵逸人”底款印的作品包括“华颖壶”、“三足高腰线提梁壶”、“截盖石瓢壶”、“四方侧角壶”、“碗灯壶”、“朱泥线圆壶”及“荷莲呈祥壶”等。

(3)1942年开始用“自怡轩主人”“得一日闲为我福”“足吾所好玩而老焉”“曼晞陶艺”

顾景舟印章曼晞陶艺得一日闲为我福足吾所好玩而老焉

1942年,顾景舟应聘到上海标准陶瓷公司,任职模型技师,从事模具翻制工作。工余闲瑕,顾景洲仍制壶不辍。在壶身镌铭短诗茶话、格言家事,并署号“自怡轩主人”,作品用闲章“得一日闲为我福”“足吾所好玩而老焉”。这是他思想意识上首次不把制壶当成纯粹活计,而是把制壶、生活与艺术结合挂靠,把做壶与闲玩联系起来,把欣赏与情趣沟通的内心表露。

顾景舟座有兰言仿古壶和洋桶壶

与此同时,仿制他作品的人也逐渐增加,为此,顾景舟将“武陵逸人”印磨去,自刻“曼晞陶艺”一方,印于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上,有意识地让自己的作品向精品化迈进。1979年顾老回忆这枚图章的时候提到:“曼,美。晞,将明未明之意。”“石米以上用这图章,所以比较高档的茶壶,都是用此章。”

1946年,闲章“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得一日闲为我福”,用以制作“藏六壶”、“仿鼓壶(座有兰言)”、“大口扁腹仿鼓壶”、“仿鼓如意壶”、“牛盖洋桶壶”等订制壶款,包括了宜兴土改所所长范顺琪、全国省银行第六次座谈会等重要订制茶壶款。我们从这些作品和印款中不难看到他为生计终日忙碌制壶的身影。

(4)1944年开始钤用“瘦萍”等印章

顾景舟印章瘦萍

1944年这个时候的顾景舟颇有些艰难,他从上海回到宜兴,由于常年在上海做仿古,而不为家乡制壶圈内人所知所识所承认。终日为生活奔波,像浮萍似地四处飘泊又体弱多病,瘦骨嶙峋,故用“瘦萍”为艺名。这是顾景洲生活在抗战最艰难岁月的真实写照。

(5)1948年“荆南山樵”“顾景舟”“景舟”等印章

顾景舟印章景舟荆南山樵

1948年前后,顾景舟经常往返宜兴和上海之间,通过铁画轩的戴相明,与沪上书画名家吴湖帆、江寒汀、唐云、王仁辅、来楚生等开始交往并受其影响,萌发“高士隐居”的想法,开始反思自己,逐渐走向成熟。用印“荆南山樵”等。

1948年秋,顾景舟对自己的艺术生涯作了总结与展望,接受海派名家们“艺海一小舟,鼓足风帆,勇往直前”的建议,将名字中的“洲”改为“舟”。在博大精深的紫砂艺术之中独舟逆进、勇往直前,从一个侧面显示了青年顾景舟的壮志雄心。“顾景舟”与“景舟”印款出自篆刻家任书博和王仁甫之手。有这两方印以后,顾景舟做了五把石瓢壶,分别由吴湖帆、江寒汀题诗作画。这两枚印章伴随了顾景舟以后岁月中的多件紫砂作品。

(6)1954年合作社印款,1955年钤用“啜墨看茶”等印章

顾景舟印章啜墨看茶

1954年,顾景舟积极参加筹建陶业生产合作社,担任合作社生产理事委员兼技术辅导,兢兢业业,诲人不倦,在合作社期间,顾景舟创作的作品除在盖内钤盖自己的名款外,还在壶底加盖“宜兴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印款。

“啜墨看茶”为顾景舟带艺徒后所用艺名印款。1955年底至1956年初,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并设立“紫砂工艺班”,顾景舟用啜墨看茶来比喻制壶人的个性培养、文化修为,用深入浅出的道理来教育艺徒,一遍遍反复解释修心养性和做壶的关系,以至艺人在心态平和,心境平衡的状态下,心领神会其制壶工艺之要领,最终达到形、态、气、神、韵之最高境界。

50年代末,顾景舟虽然遭受诬陷,但他一如既往地全身心投入到紫砂工艺厂的生产和技术研究中去,将早期用于精品的印章“曼晞陶艺”使用于这一时期的打样作品中。如“醒钟套组”“高三线咖啡具”等。这类作品盖内多配合使用“顾景舟”阳文方印或“景舟”长印。

(7)1966年用“中国宜兴”“宜兴紫砂”“宜兴人”“景舟制匋”“景舟手制”

顾景舟印章宜兴人中国宜兴紫砂景舟制匋

1966年后,紫砂作品要尽量抹去个人色彩,鲜有作者的名款,顾景舟用“中国宜兴”“宜兴人”的印章,例如“高井栏壶”“梅报春壶”“上新桥壶”“小花盆”等,有时只在盖内钤“顾景舟”篆书方印或“景舟”长印。

顾景舟上新桥咏梅紫砂壶

60年代,顾景舟与篆刻家黄养辉、高石农、来楚生等相交甚厚,黄养辉篆刻“景舟制匋”、高石农篆刻“景舟手制”“景舟”赠送顾景舟,70年代始,来楚生为其篆刻“景舟制壶”“景舟手制”,这些印章大量使用于顾景舟中晚期的作品中。

(8)70年代末80年代用“景舟七十后作”“壶叟”“壶人”“荆山壶隐”“陶壶外史”“老萍”等印章

顾景舟印章老萍壶叟壶人荆山壶隐陶壶外史景舟七十后作

“壶叟”“景舟七十后作”为顾景舟晚年成熟期制壶印款。年近古稀的顾景舟抟砂五十余载,名利淡泊,制壶不息,追求不止,所制之器,已达到出神入化之至高境界。年纪已老,技艺愈高,取名“壶叟”,是对自己所追求的紫砂光货素器艺术的肯定和骄傲,也是对自己独特的灵秀艺术风格的肯定和骄傲。

顾景舟此乐提梁壶和三足乳鼎壶

使用“壶叟”印款于竖梢,底部则常钤“顾景舟印”“景舟七十后作”等名号印款,同时,顾景舟使用“陶壶外史”“荆山壶隐”等闲章及1988年与韩美林合作“提梁磐壶”和“此乐提梁壶”时专用印款“历下美林”。另有“壶人”名号章,仅在80年代后期的一只“三足乳鼎壶”上使用过,「壶人」很好地表达了七十多岁的顾景舟淡泊名利、不忘初心,抟壶不辍的追求。“荆山壶隐”是顾景舟晚年的另一枚重要印章,寄托着他对家乡的热爱,此印系篆刻家王少石篆刻。

顾景舟印章底部签刻

1983年,顾景舟寓居淮海中学期间,制作“鹧鸪提梁壶”,一方面由于身边无适合的印章,加上是赠送友人,故在底部签刻“癸亥春为治老妻病疾就医沪上,寄寓淮海中学,百无聊中抟作数壶以纪命途坎坷也。景洲记,时年六十有九”和“相明我兄惠存,弟景洲制于沪上,癸亥春月”。同时期间制作的一把“供春壶”底部也签刻“癸亥春制于上海淮海中学。景洲,时年六十有九”。

顾景舟赵江华合作一勺之水多紫砂水注

1992年,顾景舟与赵江华合作“一勺之水多”水注,底部签款“陶壶外史与江华二人小品,壬申夏日”。

“雯”字记号印,这款印章主要用于打样或试制的作品上面,目前仅见钤于“双线圆形蒲包口花盆”上。

(9)90年代“生于乙卯”最后一枚印章

顾景舟印章生于乙卯

“生于乙卯”是顾景舟艺术生涯的最后一枚印章。这一印章则是明显能看出老辈艺人对生命的态度了,不论终归何处,此生意义自是非凡。

1993年10月,年近八旬的顾景舟为促进海峡两岸的情谊,弘扬紫砂陶文化的真谛,应邀赴台湾参加“宜兴紫砂陶精品展”活动,钤印“生于乙卯”的“高虚扁壶”和“双圈壶”参加了此次展览,造型简约、线条流畅、光素无饰,彰显了质朴飘逸的古典风韵。顾景舟与刘海粟合作“夙慧壶”,除名款外底部特地签刻“生于乙卯/岁在壬申冬月,景舟制并镌”。

顾景舟印章汇总

顾景舟大师艺名、印款广泛,前无古人。综观顾景舟的壶上用印及所出现的艺名,内涵丰富,无不反映出顾景舟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活动、艺术追求、抱负理想、心境爱好。

从顾景舟的艺名随着时代的变化,可以看到顾景舟从艺历程中的曲折迂迥,成艺过程中的心境意趣,而最终升华至一种回归自然的境地和返璞归真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