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紫砂商城 何心舟 梅调鼎刻何心舟制玉成窑《紫泥椰瓢壶》
描述
何心舟,字子陶,号韵石、石林、石林居士,斋名曼陀华馆,浙江绍兴人,生卒不详,清中晚期制壶大家,善于书法,篆刻。心舟与海上诸画家如任伯年、胡公寿、梅调鼎等多有合作往来,曾与王东石于浙江宁波筑窑炼制砂壶,世称“玉成窑”,作品文化气息极浓,且数量珍罕,从古至今被誉为珍品,底款常署“曼陀华馆”、“石林何氏”。其人抟砂技艺高超,善制壶、盆、水洗等各类紫砂器物,且制器往往造型独特,独具匠心,为当时之文人所喜。
椰瓢,形似椰果,浑圆饱满,上小下大,全身作三条筋线由顶至底部,犹如瓢瓜茎纹,形象逼真。观其状,盖与壶身紧密 衔合,盖面上作三孔装饰,于装饰孔内隐作出气孔,以利出水;壶把作三叉式,呈倒三角状排列,使用时拇指扣盖,两指 握把,两指托底,正好将整只壶握于掌中,大小适宜。 传世玉成窑椰瓢壶,多作歪嘴壶流设计,以便单人就口而饮,而此件椰瓢作直流短口,相对少见。壶身正面由清晚期著名 书法大家梅调鼎题字镌刻,题“吾岂匏瓜乃酒之家,为阳羡人而户于茶”十六字,落赧翁款,从字面上看,大致意思为匏 瓜于它地乃盛酒之酒具,而到了阳羡被人们设计成为了茶具。文字内容对壶型的来历做了一番阐释,反映了紫砂器物设计 取材对象广泛这一特点。
梅调鼎,字友竹,晚号赧翁,慈溪人(今江北区慈城镇)。清代晚期书法家。其人书法二王,诣臻神妙,尝被日人誉之为 “清代王羲之”,亦能文及诗词。梅调鼎虽然声名远播,却不喜富贵,长期过着清贫的生活。投身于玉成窑的创作完全是 出于梅氏本人对于紫砂艺术的爱好,然而毕竟财力、精力有限,故而其亲自参与的玉成窑制器较为少见,传世器加上1943 年秋出版的《赧翁集锦》一书中收录的梅氏亲友所藏之器不过数十件,时至今日,梅氏玉成窑紫砂器已罕见于市,其价值 自然不言而喻。 “韵石”应为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制壶名手何心舟,字子陶,号韵石、石林、石林居士,斋名曼陀华馆,浙江绍兴人。其人 抟砂技艺高超,善制壶、盆、水洗等各类紫砂器物,且制器往往造型独特,独具匠心,为当时之文人所喜。 当代紫砂艺术大师顾景舟先生曾在《溯源话艺——谈文人及书画界与砂艺的集合》一文中这样写道:“到同治中业至光绪 的数十年中……这个阶段在文人与砂艺的结合史上继续谱写光彩的,要推梅调鼎与制壶家韵石的合作。”梅调鼎与何心舟(韵石)的合作,一个是练泥调砂高手,一个是高逸的书法大家,所呈现出来的是耳目一新的文人砂壶。 玉成窑紫砂在器形上颇为考究,其以传统器型为基础加以创制改良,每件必从文人角度出发,为紫砂艺术带来了更多更丰 富的形式与内容,掀起了紫砂艺术史上的又一波高潮。用顾景舟的评语来说是“所有传器,品式多样,形制亦雅,最值得 赏识的是壶上书法端秀,刀镌利索;从鉴赏角度而言,制作技法虽不够精致,造型结构却别出心裁,一脱陈俗意趣。铭 句、书法与壶身三者融合无间,堪称‘曼生壶’之后又一佳话。”
作品图片
泥料特点
原矿紫泥
紫泥是夹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透镜状。原矿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成后外观颜色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稳定性佳,易掌控,紧密结实,成型较易,可制大品。
干燥收缩比约 11%,窑温为 1180℃。易生氧化铁熔点、跳砂及花泥。
紫泥制壶,烧成颜色偏红,泡养以后似红泥料。成壶透气性佳,热淋变色率高,亲茶,易养成,适宜泡轻焙火系列的乌龙茶和普洱生茶。
安全支付方式
-
1、快捷支付
-
2、银行转账
开户行及网点 户名 账号 上海市农村商业银行亭林支行 上海淘壶人实业有限公司 32784708010558942 -
3、门店交易(到店支付现金或POS刷卡)
上海店 上海市闵行区北松公路58号淘壶人紫砂艺术馆 电话:18501662999 宜兴店 宜兴市丁蜀镇陶瓷城F区12号楼1148 电话:18501671666
优质服务
服务保证
专业包装物流
相关作品

欢迎咨询(最快1分钟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