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彭年制陈曼生铭《井栏壶》 (ID921614)
关注
- 容量:400CC泥料:原矿紫泥刻绘/主题:诗词器型:圆器
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制宜兴紫砂壶名艺人,荆溪人,善于配泥,所制茗壶,玉色晶莹,气韵温雅,浑朴玲珑,具天然之趣,艺林视为珍品。善制茗壶,有的浑朴雅致,有的精巧玲珑。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 他又善铭刻、工隶书,追求金石味。他还与当时名人雅士陈鸿寿(曼生)、瞿应绍(子冶)、朱坚(石梅)等合作镌刻书画,技艺成熟,至善尽美。世称“彭年壶”、“彭年曼生壶”、“彭年石瓢壶”、声名极盛,对后世影响颇大。
井栏壶是“曼生十八式”中的代表器型之一,其以简练的造型广受欢迎。曼生井栏取义“井养不穷,是以知汲古之功”,又使此壶凭添几许文化色彩。曼生任溧阳县宰期间(约嘉庆十六年至十八年,1811-1813),对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古迹情有所钟,曾深入寻觅与探访,故曼生壶式多取意在兹。曼生井栏壶即是汲取并融合了溧阳当地“唐井栏”与“汲古泉”两座唐、宋时期的古井造型而来。
此井栏壶以紫泥为胎,紫泥金星,色泽沉稳。壶盖开线圆润均一,钮略呈坛钮。俯看身、盖、钮所形成的三道圆形分布得当,宛如井中微波荡漾而起的层层波纹。壶身顶由肩、腹至底部所渐趋圆融的弧形流畅线条,必须与由下向上逐渐收拢,又复呈缓和平坡的坛钮形状相互对应,且与把、流与壶身相接处相系、互相权衡;流口上方亦见微妙的平切,与呈现微妙弧度的平沿平盖部位亦相呼应;壶身、把、流、盖整体能呈现适切比例与均衡状态,体现雄健挺拔、敦古浑厚之美。壶身铭刻“丹井泉 宜延年 , 谁其饮 之句漏仙”秀劲挺拔,刀法爽利,行书意趣浓郁。盖内钤印“彭年”印款,壶底钤印“阿曼陀室”印款。整器圆中见方,挺拔隽秀,浑穆古雅,为不可多得之曼生壶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