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
一代宗师
壶艺泰斗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紫砂七大老艺人之一
▲顾景舟
谈到紫砂史的发展
无疑绕不开顾景舟此人
顾景舟制壶技艺卓绝
风格多样
花货、光货俱佳
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
▲顾景舟制壶
1954年陶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使得技艺的传承
由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统形式
逐渐向多师多徒转变
这为“顾派”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顾景舟授徒
从合作社到后来的工艺厂
顾景舟一直致力于辅导技术、授课带徒
他的门下学员众多
且顾景舟没有门户之见
对于向他讨教的人
他都会倾囊相授
故而很多人即使没有长期跟随他学艺
也或多或少曾受其指导
▲顾景舟与弟子合影
顾景舟可以说是紫砂史上
承上启下的人物
他不仅汲取数百年传统工艺营养
精进自身的能力
而且广纳门徒、普传技艺
为紫砂界培养出众多人才
对紫砂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顾景舟弟子(由上至下:徐汉棠、周桂珍、吴群祥、张红华、顾绍培)
顾景舟的制壶理念和技艺手法
影响了一大批人
其门下高手能人辈出
如徐汉棠、周桂珍、吴群祥、张红华、顾绍培等人
如今均已成为紫砂行业的领军人物
(壹)
徐汉棠
▲顾景舟与徐汉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7年 第四届)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 首届)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2005年)
顾景舟第一位入室弟子
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一、裙花提梁壶
裙花提梁壶
为徐汉棠大师的经典代表作
此件制成于庚申年(1980年)
至今已40余载
随时间的流逝愈发历久弥新
据徐汉棠大师本人回忆
当时依照罗桂祥先生要求
壶底不落印章而仅作手签款识
由国大师谭泉海陶刻装饰
后发往香港
此款型市面难觅
得来十分不易
选用原一厂老段泥制作
质坚而温润
调以细砂
质感独特
透气性佳
简洁利落的线条
勾勒出优美的形体
器身椭圆
壶腹作以菱花花瓣
凹凸相间
气韵充沛
六瓣衔接如裙摆飘逸
壶口饰云肩线
与腰圆盖板相吻合
盖面贴塑十二瓣如意菱花纹饰
百结绳纹束于壶肩中部
巧作点缀
长流三弯
曲线流转自如
扁方提梁乘势而立
俏丽俊秀
此壶融汇多种技艺
但不见一丝勉强拼凑
充分表现出紫砂的技法美和造型美
氤氲古雅之趣
不愧是大师级的重工精品
(贰)
周桂珍
▲顾景舟与周桂珍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6年 第五届)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 首届)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2005年)
先后师从王寅春、顾景舟
一、环龙三足壶(冯其庸书)
环龙三足壶
为周桂珍丈夫高海庚的原创设计经典
此件由周桂珍全手工制并刻
壶上诗句
乃响彻文学界的红学家冯其庸书写
采原矿老段泥作胎
半球状壶体饱满而稳重
三足托起
呈鼎立之势
灵活动态的玉环为钮
短圆壶流直指问天
龙首跃起成半圆状鋬
神龙见首不见尾
恰似身体盘于壶内
蓄势待发
嵌盖配以圆粗平口线
使形体更具变化起伏之美
壶口密不透风
彰显壶意内敛聚富
蕴味生香
倾倒时壶流出汤
似壶鋬翔龙颔首
寓意财源不断
壶身铭刻唐代诗人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中的经典诗句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笔触俊秀细腻
与壶体气韵贯通
此壶以鼎为型
以龙和之
将现代意识和传统艺术融为一体
且为两位大师联袂合作之完美孤品
收藏价值极高
不容错过
二、矮僧帽壶
僧帽壶源于元代瓷器造型
因口颈形似藏传佛教僧侣的帽冠而得名
六方棱形壶式
与紫砂古朴的胎质互为映衬
相得益彰
此件僧帽壶
为周桂珍80年代出口经典代表作
根据师父顾景舟样板尺寸一比一复刻
精工细作、手摹心追
终成此佳器
采用一厂粗段砂老紫泥为胎
通体砂粒隐隐
华而不俗
立意佛教文化
选取僧帽为形
壶体六面全手工拼接成型
结构严谨
棱线挺括流畅
六方嵌盖隐于帽沿内
任意调动
口盖均严丝合缝
中置一钮作莲子状
六条筋纹清晰分明
壶流颇具特色
帽沿其中一片莲瓣化作鸭嘴形流
与盖面平齐
与飞鋬相呼应
整体视觉效果和谐美观
全器无论泥料、容量
还是尺寸、细节
皆和顾老经典僧帽相差无几
可见作者对泥性的掌握
对镶接工艺的熟悉程度
对繁复方器的驾驭能力
非同一般
(叁)
吴群祥
▲顾景舟与吴群祥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1年 首届)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2018年)
先后师从吕尧臣、顾景舟
一、一粒珠壶(谭泉海陶刻)
此件一粒珠壶
作于乙亥年(1995年)
为双大师合作精品
省大师吴群祥全手制壶
国大师谭泉海陶刻装饰
极具收藏价值
采一厂老红泥为胎
泥料纯正
明针手法精细
壶表光润如珠玉
历经岁月打磨
质感愈加润泽可亲
壶腹滚圆
嵌盖合缝
结合为饱满的球体
上手把玩如圆珠在掌
盖钮又如一粒小珠
圆圆相叠
赏心悦目
鸽颈流曲度自然
大圈把端正规矩
比例严谨
对应有致
壶身正面镌行草“如兰馨香”
落款“石泉”
反面题“岁次乙亥年春月
古阳羡群祥制陶石泉铁笔”
陶刻气势恢弘
韵味协调统一
品赏余味无穷
二、仿古水平壶
此件仿古水平壶
为壬戌年(1982年)创作于紫砂厂
其时正随顾景舟身边深造
技艺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选用原矿老紫泥为胎
泥色柔和
胎质细腻
古雅有韵
扁球身力蕴于内
腹部丰腴挺括
向下渐收过渡为高足
口线饱满敦厚
穹盖严丝合缝嵌入壶口
气密性佳
直流明畅利落
执把圆弧带垂耳
壶肩环刻“阳羡壶 荆溪茶
清我思脾写兰花”
壶铭切壶、切茶
文气隽永
40余年的光阴并没有消磨其风华
此壶不仅保存完好
更沉淀出成熟稳重的独特气质
耐人品赏
(肆)
张红华
▲顾景舟与张红华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三届)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1年 第五届)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2005年)
先后师从王寅春、顾景舟
一、金铃壶(唐云书画)
此件金铃壶
为张红华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原矿老黑料作胎
形制取材于中国古典民间文化中
象征喜庆吉祥的物件【钟铃】
整体造型似钟如铃
工艺鲜明独特
处理手法简练明快
复线、双圈的设计贯穿于壶体
在整体与附件的配合上协调一致
和谐而美观
直流长而挺拔
执把双圈相融
中置一小环自然垂落
壶底设镂空花足
平添轻盈灵动之神气
壶身正面饰一幅水岸村树图
侧书“杭人唐云画”
反面镌刻诗圣杜甫的名句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落款“唐云”
乃是由著名海派画家唐云书画后
再以笔刀精心刻就
整壶体现了自然中求变化
继承中有发展
成功地将现代意识流
与传统审美观相结合
值得收藏品赏
二、如意壶(谭泉海陶刻)
此件如意壶
为张红华与谭泉海合作之精品
采原一厂老紫泥为胎
制作于乙亥年(1995年)
近30年时光的沉淀
使得此壶质感愈发温和细腻
气韵愈发内敛沉稳
壶身更有谭泉海大师刀笔装饰
此两位国大师强强联合之作
收藏价值不言自明
造型在莲子壶的基形上
稍作改良
鼓腹圆身
线条浑朴饱满
短颈盎盖
盖面作如意贴片
簇拥着中央的扁圆珠钮
三弯流曲致自然
带垂耳把壮实蓄力
壶身正面镌刻
“诗情秋水远,画意晚山明”
落款“石泉铁笔”
反面刻绘山水风光
诗画相谐
笔触遒劲
风格清朗洒脱
实乃锦上添花
三、常青壶
此件常青壶
为张红华壬辰年(2012年)作品
采原矿老底槽清抟制
泥料纯正
成器精致传神
形体接近报春壶式
鸡心壶身
圆润饱满又不失雅韵
底足瘦而挺秀
壶钮巧取松节一段
塑成桥形匍匐于盖上
盖面贴饰几簇松针
色泽青绿
纹理清晰自然
几可乱真
流把亦为松枝弯折而成
把梢延伸出一段新枝
攀至壶身
松枝遒劲
松针苍翠
好一派万古长青
整器工艺精妙
仿生自然
颇有原生态的味道
尽显紫砂魅力
(伍)
顾绍培
▲顾景舟与顾绍培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6年 第五届)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2005年)
先后师从陈福渊、顾景舟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一、韵流壶
此件韵流壶
为顾绍培创新设计
精选原一厂老紫泥
制于壬申年(1992年)
壶身由口部至下腹逐渐放大
三根流畅的圈线修饰
既在视觉上形成缓冲
又呈现出静中带动的美感
如同水波层层荡漾开来
底部渐收束
置三足支撑
截盖高高隆起
管状桥钮饰以螺纹
壶流一弯
耳把大而挺括
外圆内平
更合实用之效
整器精巧而又不失古意
独特的形制
使之兼有泥的质感
以及水的韵律
可谓经典之作